top
请输入关键字
云冈石窟编年史
清代纪事

1644年甲申(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

崇祯十七年甲申春,闯难陡发,伪兵西来。二月二十九日,镇城主将迎降。在城留住六日,杀明宗室殆尽。三月初六日,兵过阳和,留住一宿。东行,镇城所留伪总兵张天琳,号过天星者,杀戮凶暴,居民重足。两阅月,而国威东震,阳和军民约与镇城军民内应,于是杀天琳及伪中军张黑脸,恢复大同。时五月初十日也。①(《顺治云中郡志》卷12)

①《光绪山西通志》卷78云:“顺治元年五月,流贼李自成遁还陕西。八月,大兵进平山西,败伪将李过于大同,擒伪伯陈永福于太原,分兵南下,所在州县多杀伪官来归,全省悉定。”

六月……壬戌,故明大同总兵官姜瓖斩贼首柯天相等,以大同来降。(《清史稿》卷4《世祖纪一》)

【钟铭】顺治元年六月吉日,」大同前卫指挥佥事」王之都,铸造」石佛寺磬一口,重六十斤。」住持僧人性礼,徒海角,」徒孙。(日本《云冈金石录·明清以来金石文》第六洞佛阁《王之都造铁钟记》)

今云冈遗留的一个铁钟,前写着“山西大同府迤西云冈堡”,后署着“皇明崇祯甲申岁季夏吉日成造”字样,文中并提到“大佛寺”,这是当时修理石佛寺的遗物。(郝树侯《云冈的历史与艺术》)①

①该文,载于1960年《山西地方史研究》第1辑;原名《漫话云冈》,刊于1957年1月《火花》。文中所记铁钟,按1950年傅振伦《雁北考古日记》讲:“沿云岗西坡走上岗顶,顶上旧有民居,因风罡多病,乃迁居堡下。西部有石础,捡得北魏‘传祚无穷’瓦当。中部为玉皇庙,有明代残碑及崇祯铁钟。东部有古建遗址,也发现‘传祚无穷’瓦当。其下为第三窟。”该钟,不知是否即王之都所铸铁钟,今已不存。

1645年乙酉(清顺治二年)

【额】碑记

【碑文】《重修云冈堡」昊天庙碑记》:①」凡物皆天所生,既天所生,皆当事之;既云事之,皆当敬之。白明□旦,出里游□,隔于□■■■」知。窃闻有知者大可风焉。云冈,云中西境也。悬崖壁立,斩□九尺,洞窟在上,下有石室,■■■」天竺古皇先生之作,百千万亿。冈之颠,有」清净觉王居一□,茅茨土阶,不蔽风雨,飘□零落,渐以颓﹖圯。居民邓氏名仲智者,其先君以■■■」传□,而尤笃敬□之义。及仲智身,增修其德,轻(射)[财]乐施,②善良一□。是斯□故,□□□□■■■」辰,鸠工庀(林)[材],③积石为基,累土成台;栋省簷□,鸟□翚飞;棂□□心﹖,墙壁崔嵬;□□有﹖石,」庄严其备;峥嵘悬峭,巍然大观。庙东,复建道室三间。延道七日,诵黄老《道德》诸篇。晨□□□,■」鱼之声,④遍入人耳;鼎炉之中,香烟不绝。里社之□神,闾巷之□女,咸以欢喜。夫鄷氏藐尔■」也,⑤殚五﹖金产,⑥以为」帝宇,而曾无忄﹖忄﹖,不亦君子乎!其产也,非母之囊,然﹖商之贩,不过箪豆之所积,而一旦﹖竭力□□■」微施果不贱﹖,于福一至于真实。敬书﹖□心,而使饕夫知让,啬夫知廉,嫚﹖然知肃,是可风□。□□」益行其德,服勤至己,无有二心,则邓﹖氏﹖为不朽。使住斯室者,而修道不倦,入华阳洞,饮华□酒,」白日羽化,伊谁之力?则鄷氏为再不朽而作者。迩者,是﹖响风募义,既事其敬,各见其天□□马」驴,莫之或敢,则邓氏为大不朽。此今﹖于天之德,无能名而独有高□□□之行,几□于﹖是乎书﹖」□时」顺治二年秋八月望日记。」北孩道人周廷俊,沐浴稽首撰文;」大同府学生邓光□,顿首篆额;」玄门弟子、住持赵常□,沐手书丹。(日本《云冈金石录》玉皇阁《重修云冈堡昊天庙碑记》)

①昊天庙,即今所谓“玉皇阁”,在云冈第20窟山顶。此碑,今不知所在。王逊《云岗一带勘察记》(载1951年《雁北文物勘察报告》)讲:“岗顶中央部分有玉皇庙,已残破不堪,有残碑,可知是明代故物。”

②射,当为“财”之讹。

③林,当为“材”之讹。

④“■”,当为“木”字。

⑤前云“邓氏”,此云“鄷氏”,必有一误。

⑥“五”,当为“其”字。

1646年丙戌(清顺治三年)

《重修云冈石佛寺碑记》:①云川东距九十里,为云冈之阳,有古刹焉。其奉佛,皆就冈石而庄严之。或偏袒而立,或跏趺而坐;或奇或偶,或大或小,居然祇树园说法地也。是以种种菩提心,具此种种微妙相。猗欤,休哉!洵云川一灵岩也。爰考《云志》,建自北魏拓拔氏,垂今千百余年。彼以霸业之余运,神斤鬼斧,固不难使顽石成佛。惟是,自古山川因人而名,不为修葺,几何不为鸠巢鼠穴耶?云冈以甲申三月,为闯寇过天星盘踞,屠人之肉,覆人之居,天日为晦,又何有于刹耶?余不揣螳臂,驰军士千人,于五月朔十日,一举而克复之。生缚过天星,寸磔以快云愤。使非慈云慧月之照,何以有此?因感佛土当净之义,于是鸠工庀材重修,以董厥事。

夫佛实无土,何以净为?然有形累,正未免托土以居,石佛之谓也。此余所以恭承按都暨诸士大夫鼎新之意也。况今上以神圣开天,崇儒重释,度越往古;行举天下,皆为清净土、极乐国,岂仅区区三云哉?是役,始于甲申六月,迄于丙戌五月,凡两年而役竣。其捐助姓氏,载之别勒。余谨斋沐作记,而复为之偈。偈云:云西有石白磷磷,灵根尽化如来身;不垢不坏几千春,念彼慧力生云人;刃不伤兮火不焚,何以报之刹维新;辉煌金碧自嶙峋,乐国永永无氛尘。(《光绪左云县志》卷10)

①此碑,今无存;作者,《县志》未载,事必有因。我疑其为姜瓖党羽,可能是驻守左卫城的大同协镇副将林世昌。

【摩崖石刻】《游云冈石佛寺□成﹖□》:①

劈□□岩梵峰开,幽深洞里□如来。□」□州□□□面,是谓﹖重妆□以胎。

怪□玲珑华藏开,诸天穹□散香来。兹﹖」□□□□□晴,□阁﹖光生现圣胎。

古刹□□□□开,金﹖茎﹖□相尽西来。□」□岁月虽沈寂,□待灵光自现胎。

□□□□石中开,洞里□□河际来。慢」□□□□佛性,神工巧处即真胎。

巡按宣大监察御史、夏州朱廷翰题。(日本《云冈金石录》第一洞外壁上部《监察御史朱廷翰题诗》)②

①该草书石刻题诗,为唱和石碣韵《石佛寺》而作,在今第1窟东外壁,风雨侵蚀已近漫灭。按:“□成□”,应作“和成韵”。

②朱廷翰巡按宣、大,约在顺治二年秋冬,离任在三年底。

1647年丁亥(清顺治四年)

四年,大同蝗,奉旨赈济。(《乾隆大同府志》卷25《祥异》)

弥勒殿。……洞外,有一木匾曰:“西来第一山”,系顺治四年,兵部尚书兼都御史马国柱所题。①(白志谦《大同云冈石窟寺记》)

①周一良《云冈石佛小记》:“‘西来第一山’匾,据《一统志》乃世祖所书,旁书‘顺治四年岁次丁亥菊月之吉,兵部尚书兼都御史马国柱立。’”厉寿田《云岗石窟寺源流考》:“现在,上层只供木刻千手观音像,余无可述。外额一匾曰‘西来第一山’,系马世忠所题。与《郡志》称世祖章皇帝御书之记载不一。”按:世祖福临即位时,年仅6岁,顺治四年10岁,为云冈石窟书额的可能性不大。《清史稿》记马国柱任宣大总督在顺治二年十月,改任在四年七月。菊月(九月)题匾,,正其离同之前夕也。

【摩崖石刻】■■■■亻﹖见﹖」□□□如﹖□一□间﹖□■■」客﹖巍峨灿霞烟□色?晃■」即是空真不离色□胜概■」诚所谓天人相□品行矣。」龙飞首科,旋沐」特恩,备员西台,承乏宣、大,採□」揽胜,快睹乾方,大观揭﹖扬,□■」勒石。时疆圉大渊献。律□■」□从西□造岩函。象教森罗」所﹖携天□见此□不□□。■」□□钵□土奥。五集共球■■」□。□光早已遍神洲。」□是观风﹖□漫游■■■」■■■■■■地﹖」■■■■」■■■■」■■■■」■■■■自﹖措﹖■」■■■金泥■■」■■■(日本《云冈金石录》第二洞外壁上部《丁亥年游人题记》)①

①此行草书石刻题记,在第2窟以西30余米处崖壁。按:西台,是负责巡察西部省区御史的别称;“备员西台,承乏宣大”,所指唯总督或巡按宣大的都御史或监察御史;“龙飞首科”,指大清开国后的第一批进士,即顺治二年考试、三年发榜的进士。查有关史志,知是顺治三年进士(丙戌科)、十一月由湖广道监察御史巡按宣大,四年离任的北直隶人高景。景,后任至刑部、工部尚书。

1648年戊子(清顺治五年)

顺治五年戊子冬十二月初三日,大同总兵姜瓖素怀反侧,因都门有发兵征粮之檄,伺巡抚、道、部、府、县出东门外看粮,遂闭门抗命。偏关一带大为煽惑,便已飞檄安官;朔、浑、左卫、许堡等处俱应。王师云集,环濠筑堑,务为持久计。大同未破,而浑、朔、左、许已先破矣。伪副将姜建勋者,从左卫奔窜,雁门骚动,汾、潞盘据。大同久围,瓖在城中搜粮肆虐,疑忌士民,渐不可支。至明年己丑秋八月,乃开门献首。计凡九阅月,大难砥平。本年十月,暂移府治于阳和。①至顺治八年十月,督抚合疏请复。(《顺治云中郡志》卷12)

①姜瓖兵变,史称“戊子之变”。当时,清廷调各路兵马征讨,摄政王多尔衮二度亲征,昼夜血战,强攻不下。最后,城中粮食告罄,姜瓖麾下总兵杨振威等斩瓖首级,开门献城。随后,清军屠城。一时间,大同城内血流成河,尸横遍地,金城汤池,顿成废墟。事后,大同府东迁阳和卫(今阳高县),更名阳和府;大同县徙西安堡,九年复归。顺治八年佟养量修云冈、观音堂的原因,盖安慰亡魂也。

1649年己丑(清顺治六年)

八月……二十九日,大军入大同城。①(《清世祖实录》卷46)

①《清世祖实录》卷46记九月初二日,清廷下令:“斩献姜瓖之杨振威等二十三员及家属并所属兵六百名,俱著留养,仍带来京。其余从逆之官吏兵民尽行诛之,将大同城垣自垛彻去五尺,其城楼、房舍不得焚毁。”

梁化凤,字翀天,陕西长安县人。顺治三年武进士。四年,授山西高山卫守备。五年,从英亲王阿济格讨叛将姜瓖,克阳和城,擒瓖将郭二用。擢大同掌印都司。时大同、左卫、浑源、太原、汾、泽群盗竞起应瓖。六年,化凤攻大同,……攻浑源,……攻左卫,降云冈、高山二堡,遂合围。(《清史稿》卷243《梁化凤传》)

1651年辛卯(清顺治八年)

【额】《重修大」石佛寺」阁碑记》

【碑文】《重修云岗大石佛阁碑记》:①

西方有圣人出焉。始自汉明,而蔡愔求之;癖自梁武,而后世效之。果充满沙界也。云岗,去大同数武,有小」堡如拳,峙于岗之右。而岗之巅,镂金粟如来影,大小兼备,奇幻叠出,殆非人力。其为公输之运斤也,无疑」矣。但考诸藏教,佛不以形著,而以心灵;固以心灵,而犹以空见。则人相、我相,众生寿者相,且不立三千大」千世界,不足以当佛之刹那一瞬。今山形雕刻,不亦亵乎?虽然,以般若而登彼岸者,几人哉!犹赖于象」教不浅也。因象教而众生心始肃然。如在此时,尘根都净,戒、定、慧一时俱到。涅槃大灭度,人空法空,所谓」波罗揭谛也,所谓波罗僧揭谛也。予非嗜佛,亦非佞佛,然即嗜即佞而佛在,非嗜非佞而佛亦在。况佛有」出世因,唯能出世,方能度世;佛有弘誓愿,唯有愿,方能鬯愿。则叁千大千世界,何莫非佛之慧光普照乎?」转法王之轮,登群生于彼岸;越流浪之海,起阎浮于沈沦。则护」国祐民,谁不从无遮大会、不二门中得福哉!此予集材鸠工,重修傑阁,并出山妙相,以祝我」帝道遐昌之意云耳。是为记。

钦命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佟养量撰。②」钦差整饬大同左卫等处兵备、山西提刑按察司佥事吕逢春,」钦差整饬阳和等处兵备、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参议陈弘业,」钦命宣大总督部院中军、副总兵官范垹。」篆额,都司包镇国;」三韩逸人杨廷桂监造,工官杨廷桂。都司包镇国篆额,③书兵□□孙天锦。」大清顺治八年,岁次辛卯,孟夏之吉。

【碑阴文】钦差协守阳和等处副总兵彭有德,」钦差总督部院中军副总兵范垹,」钦差协守右卫等处副总兵徐长春,」阳和府知府胡文烨,」威远路参将戴维藩,」阳和中路通判陈禹谟,」督标营游击刘承义,」阳和理刑推官刘宏誉,」督标内司都司包应恒,」浑源知州郎永清,」督标钱局都司黄绍炅,」大同知县王度,」高山守备张捷,」广昌知县卞为麒,」杀虎操守沙耀科,」武林弟子孙宗恺,」云冈操守马之麟,」费县庠生朱衣,」道标中军宋佳选等。」督标内司官张泗铱、」脑可进、」张泗镇、」任钟英、」郑国印、」脑木气、」艾式,」医官李兴邦。」督工把总李应明。

①此番抄录碑文,以日本《云冈金石录》第五洞佛阁内西侧《重修云冈大石佛阁碑记》为底本,核对原碑,有所更正。特别是碑阴署名顺序,并非由右往左,而是如序昭穆,居中为首,然后右、左交替。

②《光绪山西通志》卷104:“佟养量,辽东人。顺治六年,任宣、大总督,驻阳和。时姜逆初平,骸骨遍野,为敛而葬之。又建报忠祠,祀一时死事者。……会部议卫所屯田,照内地民田例起科,抗疏言:‘边地种迟霜早,沙碛相望。加以岁盗频仍,荒残愈甚。若复援例起科,势必闻风俱溃。……’疏上,获允。大同人至今感之。”

③此处碑文重复。

【碑文】观世音菩萨以声闻大觉,普济大千世界,遍五须」弥、四大海,离诸苦恼。众生心口念」大慈悲宝号,随声解厄,不爽毫厘,若千百亿身然。」故苏文定公云:非千万亿之身,无以示无身之」至。故散而为千万亿身,化而为八万四千。虽一」身不能成二佛,而一佛能以遍沙河诸国。非有」他也,触而梦感而能应。所以然者,亦不外乎大」极之理而已。又何疑乎?是以,我」佛如来赞叹。

观世音菩萨威力弘大,人当供奉,福德不可思议。」诸如普天大地之间创建行宫,皈命顶礼者,良」有以也。如大同西距十五里蝦蟆湾,旧有」观音菩萨及十大明王像,叩之,土人云:像自奉之」万佛洞飞来,缘此地妖孽为害,随响而至,祟即」寝灭。斯非千万亿化身以声闻大觉者乎?然庙」创于拓拔氏,迄今兴废洊臻,而法像犹存,似不」能与世推移也,明矣。余自」兴朝定鼎以来,戊子授」简书以平逆乱,总督三云,瞻仰胜迹,见其」庙貌倾圯,而法像亦稍为风雨所侵,倘因循久之,」既不能以妥」神灵之威仪,而名山大观恐亦随之而堕。于是,目」仰而心动,在一瞻拜之间,若有不可容己也。遂兴」念重修,为众生造福之本,以广善果,因而捐资」鸠工。幸所属诸员忻然乐助,随告成兹殿。虽造」庙装」像为肖陋小,不[局+辶]踵前人之迹,不使废弛,犹可为」大士降趾之地,使众生得所瞻仰皈依。是离火宅」入清凉之一梯,非敢佞」佛而邀福也。惟惜殿后之倾颓者,力不及志,留俟」后之同志。

时,」大清顺治八年,岁次辛卯,仲夏之吉。」钦命总督宣大、山西,兵部左侍郎佟养量谨撰。」阳和兵备道陈弘业,督标中军、副将范垹,」大同兵备道吕逢春,协守阳和副将彭有德,」协守阳和副将彭有德,①阳和府知府胡文烨,」大同知县王度。

信众:」佟迁、」朱衣、」孙士昌、」杨廷桂、」包镇国、」佟养体、」白守成、」佟养隆、」任钟英、」脑可进、」孙宗铠、」张泗铱、」张泗镇、」脑木气、」耳吉兎、」郑国印、」克什兎、」艾式、」佟世爵、」黄绍﹖炅、」沙跃科、」包应垣、」王泰、」史应登、」史应举、」张泗鑑、」赵有成、」赵元明、」刘发成、」王国忠、」徐文显、」孙宗悌、」李邦兴﹖」王永祚、」郑士英、」白子、」于三耀、」洪日昇、」万世显、」汪应隆、」贾应科、」叶增宣、」王进长、」李二、」宁守志、」吴大成、」施文魁、」范弘序、」李桂玉、」李允﹖贵、」王家裕、」王斈曾、」张大义、」梁三聘、」姜傑、」杨世有、」张四」等。」操备都司□□忠、」城守备□□、」掌印守备王仪。」督工马文德。

(观音堂门廊镶嵌《重修观音堂大殿碑》)

①佟养量谓观音堂创自北魏,依据的应该是大殿内的石像,而这些石像,今天看来,早不过辽代。

②以上九字,碑刻重复。

王度《云冈佛阁》:①

耸峰危阁与天齐,俯瞰尘寰处处低。亿万化身开绝嶂,三千法界坐丹梯。②

乾坤再辟雷初奋,海岳重光月指迷。我欲凌虚朝玉陛,好从灵鹫问金泥。(《顺治云中郡志》卷14“云中郡八景”)

①王度,字平子,山东泰安人,进士,顺治三年至九年任大同知县。

②“丹”,或作“舟”。

胡文烨《游石窟寺》:①

西林天竺迹,春日上方游。片石三千界,微尘四部洲。

香花金粟现,钟磬白云悠。俯此群生劫,②何缘彼岸舟?(《顺治云中郡志》卷14)

①胡文烨,山西蒲州人,贡士,顺治七年任阳和(大同)知府,九年三月十一日诏令升平阳巡道(《清世祖实录》卷63)。期间,编撰《云中郡志》。四月,撰《云中郡志新序》。随后,离任。

②俯此群生劫,《乾隆大同府志》卷31《艺文》作“法海知能渡”。

陈禹谟《游石窟寺》:①

灵岩第一境,夙愿几多游。②茎草黄金刹,层云白鹭洲。

雨翻花石动,月印海波悠。亿万恒河筏,③婆心渡铁舟。(《顺治云中郡志》卷14)

①陈禹谟,顺天宛平人,监生,顺治六年任阳和(大同)府中路通判。其《游石窟寺》诗,《顺治云中郡志》排在胡文烨《游石窟寺》后,名曰“前题”;《乾隆大同府志》作:《游石窟寺和韵》;《雍正朔平府志》作:“前题次韵”。

②《光绪左云县志》作:“云岩第一境,夙愿慰新游。”

③“筏”,《光绪左云县志》作“数”。

刘宏誉《游石窟寺》:①

共有灵山意,相将一远游。排云攀薜径,入画仿沧洲。②

铎韵随风细,泉声带石悠。会心浑不厌,疑附李膺舟。(《顺治云中郡志》卷14)③

①刘宏誉,直隶真定人,进士,顺治七年任阳和(大同)府推官。其《游石窟寺》诗,《顺治云中郡志》排在胡文烨、陈禹谟《游石窟寺》后,名曰“前题”。

②“仿”,《雍正朔平府志》卷12作“傲”。

③《光绪左云县志》卷10载此诗有所不同,且未署作者名。云:“不到灵山境,焉知此胜游?排云攀薜径,入画傲沧洲。铎韵随风细,泉声漱石悠。会心浑不厌,疑附(季)[李]膺舟。”

刘国钦《再入云中》:①

满地菁葱翠可即,策马追风越山侧。临风自啸顿忘言,重游踏破云中城。

忆昔华屋经百年,兵燹几何烬且熄。旧迹未扫赖长桥,浅水迅流我能测。

入门廖落少人烟,昂首寻求却怨天。凄怆带泪多凭吊,纷纷争夺醉后眠。

醉梦迄今尚未醒,铜驼荆棘实堪怜。月下漏声滴夜半,断鸿空逐亦茫然。

盛际美人弄弦索,尊前有恨清光落。丘墟花柳怪冤魂,颓垣一片添寂寞。

乱山横峙出门惊,云冈古刹僧依阁。渐看水石心犹闲,徐归煮茗情思恶。

情思惨澹欲何之?烟草填门到处悲。春去余花不长好,市人奔逐意迟迟。

十室九空遗民老,飞鸟仍如鳞集时。危楼影照斜阳里,剩有残阳影向谁?(《顺治云中郡志》卷14)

①刘国钦,江南金坛人,进士,顺治八年任督粮户部主事。《再入云中》题下,《郡志》有“时镇署移阳和镇”七字。此诗记述了当时大同城的战后惨状。

1652年壬辰(清顺治九年)

九年,定……僧道服,袈裟、道服外,许用绢纺丝素纱各色,布袍用土黑、[糹+留]黑二色。(《清史稿》卷103《舆服志二》)

武州山,在府城西二十里,武州川水出焉。(《顺治云中郡志》卷1《山川》)①

①《顺治云中郡志》成书于是年,故将其有关记载录于此年。

石窟寒泉,府西三十五里石佛寺。(《顺治云中郡志》卷1《山川》)

石窟摩云,在府西三十五里,奇山妙水,庄严极丛林之盛。(《顺治云中郡志》卷2《方舆》)

石窟十寺,府治西三十里。后魏建,始神瑞,终正光,历百年而工始完。其寺:一同升,二灵光,三镇国,四护国,五崇福,六童子,七能仁,八华严,九天宫,十兜率。内有元载所修石佛二十龛。壁立千仞,面面如来。总督佟于顺治八年率属捐赀,大为修葺。俾殿阁楼台、香积禅林金碧莹煌,岿然雁北一胜境也。(《顺治云中郡志》卷3《寺观》)

观音堂,城西十五里。(金)[辽]重熙间建。传有一尊飞来佛。明宣德三年修。兵燹之后,荡然拆毁,紫金光像暴露风雨。顺治八年,总督佟过而参礼,油然善念,率属修葺,荒烟睹圣像焉。(《顺治云中郡志》卷3《寺观》)

石佛寺口,府城西三十里,左卫东一百十里,有堡墙。(《顺治云中郡志》卷7《关塞》)

大同前卫堡寨五十五座:……石佛寺堡。(《顺治云中郡志》卷7《乡堡》)

冲边各堡墩台共九百一座:……云冈堡八座。(《顺治云中郡志》卷7《烽堠》)

1656年丙申(清顺治十三年)

【碑文】《重修大同镇城碑记》:①」进士第、户部河南清吏司郎中郡人解元才撰文。

大同,古云中郡也。世为国家壮巌疆,巍然巨镇,保障一方。于以车辅处雁朔之险,壁联错宣蔚之势,襟恒岳,带桑干,其所由来□□□□」□□□建燕都,则沿边而渐于西,」神京右臂,北门锁钥,国家之藩垣门户,此焉是也。然兹土之众,赋性淳朴,上少惠之以恩,则易于见德。莅兹地者,□□□□□□□□□□」朝廷亲信、忠荩大臣,抚而用之,庶乎无西顾忧。奈何野兽跳梁,弄兵潢池;戊子之变,谁非赤子,误陷汤火。哀此下民,肝脑涂地,是非□□□土□□□□□。」盖以楚猿祸林,城火殃鱼,此亦理与势之所必至者。睇此芜城,比于吴宫、晋室,鞠为茂草,为狐鬼之场者,五阅春秋。哲人兴黍离之悲,彷徨不忍释者。

客岁乙未,大司马、总督三韩马公讳之先,自秦来晋,节制此邦。瞩兹残黎,潸然泣下,为百姓请命于」□□。一时,」圣君贤相,睹流绘之章,惄焉如捣,」特命城之。夫城以保民者也。一时攻筑之勤,糗粮之费,板干之资,求其必不病民而心乃慰。公且谓:“大役之兴,非才略素著者,恐不足以建□功。”于是,特进总」镇三韩彭公讳有德,而专其任。彭公则认为,审度营筑,亦主兵之一。乃身先士卒,露宿城巅,设法修葺,备极劳瘁。惟见农安于野,不羸于车牛;商营于市,」不扰于锱铢;士安于室,不辍于诵读。不伤财,不劳民,如灵台之攻,鼛鼓弗胜。未半载,而颓垣壊垒易为纥纥金城矣。是大有造于此一城民也。噫,果何道」而致此?岂调度之有方,而经营之有术欤!抑捐己俸而不恡,资群助而无恫欤!瘠己舒民,兴社稷,利国家,虽古名大臣无以踰此。立德立功,真堪不朽□。

是役也,制府马公总其务,元戎彭公董其成。若夫复城之议,则始于前直指天中薛公讳陈伟,再成于前总督襄平马公讳鸣佩。其商确,经其□」疏移驻,则今直指会稽翁公讳祖望。其一时捐输清俸,共襄厥事者,则有若备兵三韩刘公讳兴汉,兴屯中州邢公讳以忠,副总戎三韩刘公讳朝辅,□□」□襄平曹公讳振彦,司理三楚沈公讳会霖,别驾中州李公讳考祥,参戎袁公讳诚、李公讳遇芳,县令金台高公讳拟霄。是可无社而稷之,尸而祝之也乎?猗欤休哉!兹何可以不为志也。敬为之志,用表来兹。」旹」大清顺治十三年岁次丙申孟夏榖旦。

①该碑,青色玄武岩石质,碑首、龟趺无存,碑身石榫部断缺。碑高180厘米,宽80厘米,厚21厘米。碑文楷书,竖写20行,满行54字,其中8行有余字,分别为3~6字不等,补在行末左侧字缝间。碑原镶嵌在大同城清远街(西街)钟楼墙上。20世纪50年代初拆毁钟楼时,被运至大同公园,架为石桌。1980年,文管会主任王民选同志派人收归市博物馆,并请许殿玺、赵一德、唐云俊等学者辨识碑文。该碑字迹漫漶不清,辨识工作倍加困难。经涂白,擦拭,反复辨认,差可卒读。当时,由许先生誊出第一稿。后来,赵先生继续辨识,写出第二稿。这次转录的碑文,系在上述两次辨识的基础上,对照拓片与方志,有所订正。

1661年辛丑(清顺治十八年)

冯云骧《题云冈寺》:①

古巘阴阴元气湿,苍云不动秋风急。斤斧何年出化工,深夜明月山鬼泣。

窍凿天开石髓香,千佛宝相生奇光。平河前面鱼龙舞,琉璃惨淡照苍茫。

当门古木森成抱,落叶萧萧人不扫。常看花草变春秋,茅庵野衲山中老。

山中习静意如何?寒鸦飞尽水无波。兴亡太息人间事,多少繁华一瞬过。

城台极望还如梦,霜钟响彻晨鸡弄。帝子铜驼碧藓沉,美人玉燕青苔冻。

息机乘化吾何心,旷哉天地迥高深。万载不改莲花界,大道虚无自古今。(《乾隆大同府志》卷30《艺文》)

①冯云骧,字讷生,山西代州(今代县)人,少长江南,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任大同府学教授。后赴任京官。清毕振姬《西北之文》卷7中,有《冯讷生〈云中诗钞〉序》)。

1664年甲辰(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三年)

曹溶《云冈寺讌集》:①

邀客坐平沙,塞阴半雪花。栴檀罗十寺,磬筦幻三车。

堤柳飘金梵,风毛印玉砂。野清围列骑,径曲隐吹笳。

石鼓喧霄汉,冰泉砺齿牙。法幢随雾雨,宝座即谽谺。

佛国游堪借,军容静不哗。遥天开帟幕,中席进琵琶。

鼎沸亲煎茗,盘空映削瓜。兴馀攀铁鏁,深处乞胡麻。

醒酒穿林麓,贪欢置网罝。镝声鸣饿虎,矛影散秋蛇。

未碍西来法,聊舒远放嗟。古今人孰在?铭刻意徒奢。

水绕孤城直,山分大漠斜。要荒齐奉版,驼马各归家。

境胜酬官冷,闲多缓鬓华。敝裘亲叆叇,彩笔付蒹葭。

当轼悬捎兔,移灯照晚鸦。碧云犹徙倚,不信出尘赊。(《乾隆大同府志》卷31《艺文》)

①《清史稿》卷484《吴伟业传附曹溶传》:“曹溶,字鉴躬,嘉兴人。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御史。清定京师,仍原职。寻授顺天学政。……试竣,擢太仆寺少卿。坐前学政任内失察,降二级。久之,稍迁左通政,……擢左副都御史。……擢户部侍郎,出为广东布政使,降山西阳和道。康熙初,裁缺归里。十八年,举鸿博,丁忧未赴,学士徐元文荐修《明史》。又数年,卒,有《倦圃诗集》。”《雍正朔平府志》卷12录有《大同守道曹秋岳侍郎去思碑记》:“康熙元年,使出守大同三道于云中。……康熙六年夏,……先生候调入京师。”按:曹溶(1613~1685),又字秋岳、洁躬,号倦圃、鉏菜翁。清初诗人、藏书家。溶降任阳和兵备道,在康熙元年,六年职废。《道光大同县志》卷20载其《甲辰冬月朱十访我塞上,赋〈对月诗〉,奉答三首》,朱十,即朱彝尊。姑置该诗于是年。

1665年乙巳(清康熙四年)

朱彝尊《云冈石佛记》:①

云冈之寺有十,建自拓跋氏,今之存者,特其一耳。②石佛大者,高七十馀尺,小者径尺。斩山为窟数十,凿佛数千躯,架以飞阁。凡客大同者,必游於是,予尝再往游焉。睹石像之怪伟,退而作记。

按《魏志》,世祖用崔浩之言,毁佛像,造泥人、铜人者门诛,土木宫塔,莫不毕毁。及浩既戮,兴光、和平之际,争立石像。太和中,四方诸寺,凡六千四百七十有八。延昌之季,僧尼所居,积至一万三千七百二十有七。剥穷而反,理数然也。释氏之说,如盅之中人,卒不可愈。良医者,择其可治治之。有疾之者,见方药不效,遂刳患者之肠胃,必尽杀其盅乃止。患者既死,其同病之人,未有不剚刃于医者。崔浩是已。方诏遣立像,其徒惟恐再毁,谓木有时朽,土有时崩,金有时烁,至覆石以室,可永无泐。又虑像小可凿而去,径尺不已,至数尺;数尺不已,必穷其力至数十尺。累数百千,而佛乃久存不坏,使见者因像生感。自谓极天下之智虑,不知其陷于至愚也。

呜呼!周公、仲尼之道,感人千载之下者,岂以其像哉?虽然,拓跋之俗,习闻释氏之说,其敬信固宜;非若汉明、梁武生周公、仲尼之乡,而沉溺异端者比也。彼十六国之君,杀人如刲羊豕,而佛氏倡好生断杀之旨,世主信之,往往少回其残忍之习。是佛像之有益于当日,亦事理所有也。然则,君子之排击异端,犹当揆世之理乱。彼持论过激,岂吾道之幸与?

夔州李先生者,好为古文辞,素摈佛,又与予同游云冈者也,遂书一通寄之。③

竹垞先生此文,康熙初年间作。自乾隆二十六年,云冈割归左云。今《志》中所登诗文,自属左云以后者不录,明疆域也。④(《道光大同县志》卷19)

①《清史稿》卷484《朱彝尊传》:“朱彝尊,字锡鬯,秀水人,明大学士国祚曾孙。生有异秉,书经目不遗。家贫客游,南逾岭,北出云朔,东泛沧海,登之罘,经瓯越。所至丛祠荒冢、破炉残碣之文,莫不搜剔考证,与史传参校同异。归里,约李良年、周筼、缪泳辈为诗课,文名益噪。康熙十八年,试鸿博,除检讨。时富平李因笃、吴江潘耒、无锡严绳孙及彝尊皆以布衣入选,同修《明史》。……”按:朱彝尊(1629~1709),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是清初最负盛名的文学家。彝尊两入大同,两游云冈,约在康熙三年冬至四年春。此文,对北魏开凿云冈石窟的原因,分析的透彻入理;对当时佛教石窟建设的评价,客观公允。

②指明清迄今建有阁楼的第5、6窟及窟前寺院。

③以上文,又见朱彝尊《曝书亭集》卷67。

④此尾注,为《道光大同县志》作者、知县黎中辅附记。

1673年癸丑(清康熙十二年)

孙鲁《重阳后一日过云冈,次曹侍郎韵》:①

郊原秋色满山椒,出郭盘崖石磴遥。峦隐旃檀藏宝相,碑残拓拔纪前朝。

雕甍丹雘开金刹,月渚依微涌海潮。披拂霜华寻鹫岭,西风马首上岧峣。(《雍正朔平府志》卷12)

①孙鲁,常熟人,进士,康熙十二年任大同知府。曹侍郎,指曹溶。

1679年己未(清康熙十八年)

十八年,大同饥。①(《乾隆大同府志》卷25《祥异》)

①康熙十七年,大同大稔;十八年后连年饥,至二十年秋大稔;二十三年饥,秋大稔。

1696年丙子(清康熙三十五年)

国朝圣祖仁皇帝,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西征厄鲁特噶尔丹,师次归化城,驻跸崇福寺,……十二月初七日,由归化城入口,驻跸九龙湾。初八日,次郡城,驻跸将军府。初十日,次左云县,驻跸生员范澎宅。十一日,幸云冈石佛寺,御书“庄严法相”匾。次日东行。(《雍正朔平府志》卷3《巡幸》)

康熙三十五年亲征厄鲁特噶尔丹,冬十二月自塞外回銮。十一日,幸云冈石佛寺。次日,幸大同郡城,小民扶老携幼跪迎道左。(《乾隆大同府志》卷8《巡幸》)

1697年丁丑(清康熙三十六年)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三举北征,仍分两路出师,圣驾巡晋及秦,就近调度。十四日,入山西境,驻跸天镇卫城,遂自大同西巡。①经过地方,凡有帝王陵寝、先贤祠墓、名山大川,均遣官致祭。(《光绪山西通志》卷81)

①《清史稿》卷7《圣祖纪二》:“二月……戊戌,上驻大同。”

1698年戊寅(清康熙三十七年)

【额】《重修云」冈寺记》:①

【碑文】大同府为钦奉上谕事,康熙三十六年五月初七日,蒙」巡抚山西太原等处地方,提督雁门等关军务,兼理云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一级倭宪票:②“恭照」皇上行幸云冈寺,已蒙」御书匾额,悬挂本院;曾与各官面商,捐俸修饰庙宇,庄严」佛像,前因军需事繁不遑举行。昨,」皇上回銮,驻跸口外,复蒙问及。本院口奏,正在装修等语。兹值军务告竣,合就饬行。为此,仰府官吏照票事理,即将该府库贮,不拘」何项官银,动支伍百两,委官星速监修;俟工完,造报捐俸还项。务要焕然一新,不得草率从事。须至票者等因。”蒙此,委本府经」历司经历程纶,协仝大同县儒学教谕王辂,督工修理。于康熙三十七年四月十五日起工,至八月终告竣。其颜料价值,并匠」役工价,共用银壹千陆百陆两肆钱柒分。所有细数,开列于后:

真金柒百壹拾柒匣,价银叁百伍拾捌两伍钱,塑匠王凤再领;」各色颜料,价银肆百肆拾捌两肆钱壹分伍厘,塑匠王凤、画匠姚定再领;」桐油、胶粉、煤土等,银肆拾陆两叁钱肆分,油匠黄彦金等领;」塑、画、油匠工价银叁百陆拾肆两肆钱捌分,王凤、姚定、黄彦金等再领;」砖、瓦、脊兽并送脚,银柒拾肆两玖钱捌分玖厘陆毫,窑户吴祥领;」木料并车脚,银叁拾两陆钱壹分肆毫,木植行乔发俊等领;」石灰、麦糠、羊毛、纸筋,银叁拾壹两叁钱玖分贰厘;」铁钉、铁系、铁杴,银贰两捌钱柒分捌厘。」石条并工价银,贰拾叁两叁钱肆分,石匠李时领;」泥匠工银,贰拾柒两玖钱,任义领;」土工工银,肆拾陆两捌钱捌分,刘德、白官领;」木匠工银,叁拾肆两玖钱伍分,任元领;」扎架绳索、木椽并送脚,银壹百两,田遇春领;」毛头纸,银叁两玖钱捌分伍厘;」柳筐、灰包布、水礶、筛子、煤炭,银壹两贰钱壹分;」开光献戏犒赏,银壹拾两陆钱。

龙飞康熙,岁次戊寅,菊月谷旦。监修官:大同府知府、加三级叶九思。勒石、督工官:教谕王辂、经历程纶。怀庠廪生李先超书。

①此以日本《云冈金石录》第五洞佛阁内东侧《重修云冈寺记》为底本,对照原碑,略有改正。

②倭宪,指山西巡抚倭伦。

1699年己卯(清康熙三十八年)

靳皇柱,大同人。……康熙三十八年大疫,煤窑佣率六、七人聚一土室,病者恐转相传染,辄掖出之,多野死。皇柱别构窑房数间以栖病者,而雇人煮糜粥饲之,多所全活。又置地二十亩为义冢。(《乾隆大同府志》卷23)

1706年丙戌(清康熙四十五年)

【塔铭】寂师公如玉,法号无瑕,」和尚之灵塔。俗普宗枝,」后归释教。披剃于」大佛禅林,度生向云西胜」境,建阁、修理,重新蓝若,」庶一方之耆旧,表禅林」之栋梁。大限临行时,□」莚归去,遗留法派,绍隆」法幢,永远续后云尔。

康熙丙戌,岁次仲春。」孝徒性悟,孙海澄、海润祀奉。(日本《云冈金石录》台上中央墓塔《无瑕和尚灵塔记》)

1712年壬辰(清康熙五十一年)

五月癸未朔,……二十五日,行三十里,渡浑河。……至大同县之绣女村。又四十里,至大同府,进西门,入府署。……《辽史志》:元魏之宫垣,占城之北面,双阙尚在。则旧大同城也。城之西门,有二土台,盖辽金宫阙门,近元魏宫垣故址。代藩并郡王十一朱邸,皆在城内,今荡析为民居,仅存街南之外屏。出东郭三里许,御河西岸,有柳港寺,浮图三级。东望平城、元魏永固陵及明代府诸墓园,①皆芜没于荒烟野草中矣。可胜兴亡之感!寺稍北,有桥曰兴云,元学士虞集有记。桥十九空,长五百八十步。桥下,如浑水自北注南,下流合桑干。河遇积雨,水益横溢,颇有冲没行人之患。惜无塘堰为潴水之地,开沟洫导之使灌田耳!距西郊三十里,曰云冈。山势耸拔雄峙,倚山架木,为楼三层;因石凿佛像,高与楼齐。飞檐重栾,雕甍镂楶,制度颇闳伟。楼外绿树扶疏,翠瓛拱列。武州川水经流其下。(清高懋功《云中纪程》卷上)②

①柳港寺,即北魏明堂,在明清大同城外东南,今名柳航里。永固陵,在城北五十里方山上;代王墓在城东北采凉山西坡。故“东望”,实为“北望”。

②高懋功,字式南,安徽人。生平不详。《丛书集成初编·云中纪程》署曰:“白沙高懋功式南撰。”康熙五十一年,高懋功等慕顾炎武游历著述之事,自滁水北行,至大同而返。

1714年甲午(清康熙五十三年)

梁锡珩《登云岗寺大石佛阁》:①

踏阁缘梯有径通,飞甍碧瓦插云中。一身直撞层楼破,万像谁知大地空。

驿路尘连茶灶火,青山磬度戍旗风。粗沙怪石须参究,黄鸟一声芍药红。(《非水舟遗稿》)

①梁锡珩,字楚白,号深山,山西介休人。《皇清待赠奉改大夫候选郎中、加二级、深山梁君墓志铭》云:“甲午后寓居阳和。”王佑《非水舟遗稿跋》曰:“康熙戊戌,佑奉先君之命,走谒先生于白登山下,时先生方葺非水舟书屋成,炉香茗碗,日夕吟啸其中。”

梁锡珩《又二绝句》:①

寂默不闻广长舌,渺小嫌他丈六身。自作石头谁说法,只因缺少点头人。

不语才为真说法,不像方能色相空。满山石子都成佛,佛原不在此山中。(《非水舟遗稿》)

①此二诗,原排在《登云岗寺大石佛阁》后。

1721年辛丑(清康熙六十年)

六十年,旱,奉特旨遣左都御史朱轼赍帑散赈,仍蠲免钱粮。六月,澍雨,民获补种,秋禾大熟。(《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1723年癸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元年)

是岁,大同大有年。(《乾隆大同府志》卷25《祥异》)

1724年甲辰(清雍正二年)

二年,大稔。(《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1725年乙巳7月7日(清雍正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设山西朔平、宁武二府,改右玉卫为右玉县,左云卫为左云县,平鲁卫为平鲁县,并割大同府属之朔州、马邑县,俱隶朔平府管辖;……(《清世宗实录》卷32)

1727年丁未(清雍正五年)

五年,秋禾稔。(《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1728年戊申(清雍正六年)

六年七月,雨雹。(《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赵允烜《云冈石佛寺》:①

云冈遥望近莲台,胜概留人去复回。色界有堂皆法相,化身无石不如来。

楣题凤篆龙飞额,梦入金光目绝埃。剞劂料非人力就,昔年端得五丁开。(《雍正朔平府志》卷12《艺文下》)

①《雍正朔平府志》“赵允烜”下云“福建人”,余无所知。按:此诗后接郑中选《前题和韵》,所作时间应早于或同于郑诗。二诗,大约作于雍正三年左云划归朔平府后,七年袁大选修《左云县志》前。

1729年己酉(清雍正七年)

七年,大同大熟。(《乾隆大同府志》卷25《祥异》)

郑中选《前题和韵》:①

偶来登眺上楼台,苍翠层层至北回。②峭壁远从天际削,御书遥自日边来。

寒泉清冽多幽致,刬石烟笼绝俗埃。③不是神灵能效顺,化身亿万那从开。(《雍正朔平府志》卷12)

①郑中选,左云县廪生。雍正七年本《光绪左云县志序》云“校正:邑学增广生郑中选。”

②“楼”、“至”,《光绪左云县志》分别作“崇”、“自”。

③“致”、“刬石”、“埃”,《光绪左云县志》分别作“趣”、“远树”、“垓”。

1731年辛亥(清雍正九年)

刘士铭《石泉灵境》:①

崪嵂崇岗远泼蓝,天容树色落寒潭。千寻翠壁云为幔,丈六金身石作龛。

在昔鸾旗朝鹫岭,于今水月照瞿昙。灵湫清澈浑如镜,手把龙团望朔南。(《光绪朔平府志》卷12《艺文下》)

①刘士铭,顺天宛平人,举人,雍正七年任朔平知府。八年,主持修《朔平府志》,九年完成。

左云县石佛寺,①在县东九十里云冈堡,又名佛窑山。传自后魏拓拔氏时,始于神瑞,终于正光,凡七帝,历百十余年,规制甚宏。原寺十所:一曰同升,二曰灵光,三曰镇国,四曰护国,五曰崇福,六曰童子,七曰能仁,八曰华严,九曰天宫,十曰兜率。其中有元载所造石佛二十龛。石窑千孔,佛像万尊。由隋唐历宋元,②楼阁层凌,树木蓊郁,俨然为一方胜概。迤东数武,有石窦喷水,清冽可饮,行道多藉焉,题名“石窟寒泉”,即四景之“寒泉灵境”也。③康熙三十五年冬,圣祖仁皇帝西征回銮,幸寺,御书匾额“庄严法相”四字。(《雍正朔平府志》卷3《方舆》)

①陈垣《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云:“武州石佛寺,唐以前均称石窟寺,今《山西通志》亦称石窟十寺。”

②陈垣《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云:“曰‘由隋唐历宋元’,笔误也。由辽迄金,三百余年,大同朔平,终非宋有,则此中石窟,宋人何尝梦见?”

③陈垣《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云:“石窟寒泉,或作石窑寒泉。窟、窑,形近易混。今犹有水涌出,亦在道旁一巨窟中也。”按:此泉,在今俗称“寒泉洞”的第2窟后壁下,四季不竭,日出水数吨。云冈道路,原在窟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向南推移,成为今路。

石佛寺,①在县云冈堡东。(《雍正朔平府志》卷4《建置》)

①石佛寺,即今第5、6窟并前院。

1735年乙卯(清雍正十三年)

樊荣,大同人,候推守御所千总。性孝友,父弃孕妾于外,既而生男,父殁,收养之,至于成立。他若施药、施槥、修桥梁、焚契券,好善不倦,甚为乡里所称。兄泰亦慷慨尚义。城西小站口至云冈二十里,山路崄巇,南则河堧泥淖,行旅病涉。泰倡义捐资修石栈,工未半而殁,荣竭力踵成之。至今利赖。①(《乾隆大同府志》卷23)

①樊氏兄弟修云冈山路,具体时代不清。根据同卷前后人物推测,约在康熙、雍正朝。姑置于此年。

1752年壬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十七年)

【横额】万古

【碑文】《重修云冈大路碑记》:①

盖闻王政平平,上关乎圣化;而大道坦坦,实赖乎人为。兹因云冈堡大路,东近神京,西连云、朔,南通三晋,北达九夷,诚内外一统之通衢,四通」八达之要路。是以行人乐荡平,过客歌坦途。特有修之者在前,而补之者继后也。奈何历有年所,天雨连绵,山水浩荡;曾时日之几何,而向之平」宽者,今则不可复得矣。将见行人止步,咨嗟而悼叹;过客停车,畏险而怀忧。爰有住持僧寂容者,目击心伤,长存不忍之心;朝乾夕惕,垂兴补修」之念。奈功程浩大,力微难成,请告众善,欣然乐从。倡之者数十人,助之者千万人。蒙众善之慈悲,成平宽之大路;赖千人之资财,遂补修之洪谋。」今当万缘辐辏,功竣告成,註施财之善姓,流芳百世;刻喜捨之芳名,永垂万年。是为序。朔平府左云县增广生员范承基敬撰。

哈尔哈和硕格格厄夫家下地户,施银二十两;」宣山定远营卑勒劳藏多罗记,十二两;」都统多罗记,施银五两;」钦差通政使、兼骑都尉麒麟宝,银三两;」大同府正堂朱,施银十二两;」朔平府正堂顾,施银十二两;」大同县正堂朱,施银十两;」右玉县正堂田,施银十两;」左云县正堂刘,施银十两;」高山城都司佥书珠尔杭阿,施银五两;」左云县補厅刘,②施银二两;」高山城巡司金钟鼎,施银二两;」吏部候铨州同关起鹤,施银二两;」总镇府王泰运,施银一两;」保安口外委把总乔镇河,施银二两;」左云县僧会司通宝,施银五两;」御前行走、阿兰善山扎萨克、多罗郡王多罗额驸、军功」纪录四次罗布藏多尔济,施银二十七两,施马壹匹。」【蒙文五行】」刘萱施银三个,③」陈怀德施银一两五个。

赵家窑」方选,施银十刃。」碾子沟李太馀,施银五刃。」皇庄、助马路口外,」邓维吉施银九刃,」韩贵施银八刃,」张丕烈施银七刃,」李兆蟠施银七刃,」周应登施银六刃,」梁泽仁施银六刃,」邓维新施银五刃,」徐登荣施银五刃,」陈门刘氏银四刃,」陈谟施银四刃,」周锡躬施银三刃,」张靖侯施银三刃,」韩斌施银二刃,」赵国荣施银二刃,」周应律施银六个,」赵国亨施银五个。」刘官庄刘嗣贵,施银一刃五个。」杀虎口任义,施银五个。」平鲁县曹蓉,施银五个。」青磁窑曹顺,施银一刃。

大同城」王延弼,」施银三刃;」张汗昌,」施银二刃;」康登云、」李荣、」崔益富、」王遵义,」各施银一刃;」郭继勋、」郝光先、」恒远号、」周文炳、」广顺店、」毛之云、」张志忠、」张贤兑、」马生才、」李谟、」杨国秀、」张奋申、」于兴、」霍灿、」王士明、」赵国隆、」孙昌林、」周昌、」崔德、」杜如春、」兰永信、」孟怀瑾、」曾鼐、」降兴珊、」张万[斌+金]、」燕产翻,」各施银五个;」高元、」李可达、」田继泽,」各施银四个;」王者极、」税房等、」郝维训、」吴权、」张文焕、」张珍、」李尚智、」聂左武、」周文焕、」昝进贤、」杜有印、」安秀凤、」柴昇、」史瑗、」武官、」许文深、」郝有金、」郑明、」王廷宝、」冯玟、」郄三贵、」冯谧、」胡自谦、」李泽渊、」苏万成、」周洪宗、」曹连簠、」罗万枢、」梁顺、」郁德库、」刘鲤,」各施银三个;」张琳、」李兹、」李连、」赵登魁、」王章、」时宜通、」刘基敬、」王进朝、」裴起凤、」丁大成、」许朝、」陈有仓、」陈国辅、」鲁明德、」日兴隆、」王廷玉、」于兴、」马越、」任奎、」杨贵州、」姜广文、」刘之泰、」贺昱、」张天福、」亨盛当、」张月生、」李照、」张万有、」李呈祥、」张效孔、」谢玺、」赵宗舜、」常存正、」乔玉林、」王宗舜、」葛成忧、」梁劲、」刘鸿汗、」马文飏、」马驯、」齐发栋、」徐恩、」孙正、」刘治国、」张美政、」史尚仁、」范起朋、」武良仁、」杨仓、」张国明、」张有敖、」朱培玉、」牛维龙、」李茂盛、」李之谦、」孙正忠、」白成、」张全、」郝成才、」李廷章、」赵世宰、」同春当、」孙应武、」戴全亮、」刘国相、」杜库、」吉安、」安仁,」各施银二个;」樊有禄、」宋肇基、」杜闰、」张成功、」许其德、」燕陈珠、」邓吉运、」顺兴当、」常文耀,」各施银个半;」吴述、」吴如文、」刘智、」孙逊、」吴明珠、」王荣、」康登科、」范起明、」孙学理、」温万生、」郭志宝、」郝加珍、」李芝旺、」苏文斗、」任刚、」苗永秀、」武登堂、」张文君、」周宝、」张威、」郭斌、」王昱、」兴太馆、」魏铃、」板楼号、」李[香+奇]、」任进忠、」王继臣、」袁世荣、」树德堂、」薛煌、」任弼、」吴顺、」李福培、」曹志新、」魏有禄、」杨通、」刘敏、」燕昇荣、」陈瑞、」杨降仙、」常金、」聂恒瑾、」强福、」仝进业、」常大禄、」邹治都、」李大儒、」刘通道、」郑祥,」各施银一个。」大同南关」赵之溥,」施银二刃;」马登霑、」朱鸿志,」各施银一刃;」王谟,银八个。」杨富、」杨安,」各施银七个;」赵恭,」施银六个;」刘毓秀、」各利当、」郭瑾、」王珍仁、」王来有、」戴天锦,」各施银五个;」牛进德,」银四个;」温如登、」马登霄、」赵培元、」宋加宾、」侯藩、」张圣教、」王国有,」各施银三个;」刘世仲、」武加元、」李信宜、」林之玺、」张傑、」张朝祯、」张炳清、」张暦,」各施银二个;」梁尚文、」王聘、」翟奇马、」朱碧、」王禄、」边学成、」毛福兴、」吉天顺、」谢郡节、」黄辅、」郭登雷、」李希增、」覃璋,」各施银一个。」瓦窑村」张德、」刘印、」贾通、」刘喜、」刘辅兴,」各银二个五分;」贾顺、」刘大贵、」王宗舜、」刘玉,」各施银一个。」南米庄」刘洛,银二刃;」苏其德,五个。

上王庄,」银三个;」罗进武,」银二刃。」下王庄,」银五个;」竹林寺,」银六个;」蒋琯,」银五个;」蒋根翪?、」马军营村、」夏家庄,」各施银三个。」杨和坡,」银四个。」小石村、」雷公村,」各施银二个。」张士窑」程库,银一刃;」刘旺海,」银五个;」魏景秀,」银三个;」王臧、」高荣、」马止其,」各施银二个五分。

【碑阴横额】不昧

【碑阴文】十一圈」马生林,」银五个;」王福,」银三个。」九圈」李世金,」银一刃;」韩应库,」银八个;」任政,」银六个;」陈现冈、」葛英,」各银三个。」八圈」葛法,」银三刃三个;」白辉允,」银八个五分;」张梅的,」银五个五分;」李生功,」银四个五分;」田玉珠、」白元,」各银三个五分。」七圈」孙福,」银二刃五个;」刘国相,」银一刄四个;」刘世业、」刘宦,」各银一刃;」刘官,银二个;」尹枝,六分;」杨而让,」银五个;」田九明,」银二个五分。」口泉赵满良,」银一刃。」六圈」张通,」银二刃;」魏颜,」银一刃三个;」金科,」银一刃二个;」梁成儒,」银一刃;」张虎成,」银八个;」周荣华、」谭世禄,」各银五个;」张有德,」银四个;」刘汉裔、」白光的、」陈志周、」梁宾,」各银三个;」王朝君、」秦诏,」各银二个;」十七号」吕天贵,」银二刃。

五圈」王广石、」王大发,」各银五个;」程义,」银三个;」李如竹,」银二个。」四圈」王泰,」银一刃五个五分;」李兴元,」银一刃;」韩朝佐、」郭进贤,」各银七个;」蒋亨,」银八个;」刘成,」银一个五分。」三圈」黄敖、」刘宗真、」倪丰盛、」段心昇,」各银五个;」周浩、」尚明,」各银三个。」二圈」张荣,」银二刃;」白志官、」郭文珠,」各银八个;」常印、」郭喜、」蓝印中、」各银五个;」任功,」银四个;」白志先,」银三个;」霍贵、」杨威、」张达、」王君云,」各银一个。」十五号」何达明、」李尚惠、」李操,」各银五个;」苏智、」王安傑、」刘明、」张鼎明、」梁惠、」李选、」何腾蛟,」各银三个。」二十四号」李万金,」银一刃;」邢俞、」田克昌,」各银五个;」王尚宾、」韩英,」各银三个。

四号」樊邦柱,」银三个;」兴隆号、」广顺号、」史秉必、」樊克玉、」王勇,」各银二个。」西韩家岭」李本印、」李大吉,」各银一刃;」李生兰,」银六个;」李尔敏,」银五个;」李生珍、」李情,」各银三个;」李廷,」银九个;」李赴玉,」银二个。」石头村」李有仁,」银五个;」毛顺,」银四个;」李旺、」李喜、」王法、」高月、」郭海俊、」刘兆官,」各银二个;」李贞、」李生库、」周存进、」李金玉、」李兴、」谷昌、」李明德、」刘兆宦,」各银一个。」石彦庄」韩进府、」薛全仁、」各银五个;」田登科,」银三个;」韩进相、」韩礼、」高瑞、」高仁,」各银二个;」韩进喜、」韩进通、」彭起安、」韩进魁、」高枝、」王聚宝、」王昱义、」高忠德,」各银一个。」兴旺庄」范宗尧、」范宗舜、」方亮、」方谟、」靳吉善,」各银三个;」范宗文、」吴满金、」韩玘玉、」王金柱,」各银二个。」利家庄」张进连,」银三个;」张志方、」苏普、」雷秉艮、」王彦荣,」各银二个;」戈正、」马夅,」各银个半;」魏选、」魏顺、」张进孝、」张夅、」王兴、」王昇、」郑玉,」各银一个。」荣花皂」史国祥、」魏金花,」各银五个;」史荣、」井有才、」张文斗、」郭廷吾、」郭良必、」史明,」各银三个。」吴官屯」李通、」张秀,」各银五个。」白庙村」李昌、」史文英、」李深、」史文秀、」李宪,」各银一个。」兴窑村」王起禄、」孙祥、」孙元吉、」李生智,」各银二个;」赵存金、」李国玉、」李世夅、」赵存艮、」李国栋、」寇通、」李生有、」庞表、」范存心、」宋明,」各银一个。」石彦庄」卢相、」韩俊,」各银一个。」龙探头,」银二个五分。」红墙村」张文奇,」银五个;」张林、」练荣,」各银四个。」榆涧村」张璞,」银二刃;」张珽,」银一刃;」李法、」董林、」李进前、」关顺,」各银四个。」麻家村」麻志旺、」张玟,」各银八个;」麻生秀、」麻威,」各银三个。」高家村」邢有亮、」邢有金、」邢通,」各银二个。」郭家坡」董万祯,」银三个。」张大窑」李进□,」银四个。

云冈堡」张德富,」银八刃五个;」张门沈氏,」银八刃五个;」凖兴当,」银八刃;」张德贵,」银五刃六分;」刘玉秀,」银三刃八个;」云兴铺,」银三刃;」赵釭房,」银二刃;」邢国相,」银一刃六个;」张文达、」刘大魁、」沈潜、」张国通、」李守敖,」各银一刃;」狄仁傑,」银八个;」李贵起,」银七个;」温如金、」郭通、」何文、」王洪道、」王宾、」武宽、」郑洪宝、」孙国成、」周士隆、」刘科、」邓喜,」各银五个;」段必起、」田发、」任进申、」刘天吉、」鄷樑、」柴功,」各银四个;」陈旺佐、」高国柱、」张进成、」王廷云、」张世威、」邢珅、」孙善继、」王才、」王聘、」闫法、」张文、」刘照才、」杜廷汗、」张进忠、」李生林、」鄷柱、」鄷桂、」张正、」朱宝元、」李文奇,」各银三个;」张艮、」李凤、」韩进武、」吴的、」刘成贵、」张法其、」蒋朝、」隆成、」李志旺、」杜邱宝、」陈得、」周士盛、」周士兴、」陈俊、」马俊、」王夅、」郑有禄、」陈彦通、」韩禄、」张得盛、」杨才、」张进昌、」裴三竹、」高芳、」刘进朝、」李其、」陈栋、」刘大用、」耿有海、」马甫、」邓福、」张瑞、」张珍,」各银二个;」张利、」刘夅、」王茂忠、」高进、」潘士成、」陈彦朱、」张才、」舒光要、」张进满、」徐艮、」张大谟、」张万良、」苏旺、」王通、」柴德,」各个一百文;」邓栋,」银二个;」张亨,」银三个;」裴三贵,」银二个;」温存义,」银二个。」石头村」李金,」银三个;」李直、」李英、」张士俊、」李茂、」李太、」李金宝,」各银一个。」昭祐,」银三个。

会首:」大同城何士元,施银二十一两;」皇庄李国政,施银二十一两;」破鲁堡郭鋐玺,施银二十一两;」平川村杨全,施银二十一两;」保安堡张文学,施银二十一两;」榆涧村张仲印,施银二十一两;」云冈堡张德荣,施银二十一两;」助马堡和盛当,施银十五两;」十五沟邓士魁,施银十五两;」助马堡李德,施银十二两;」小马营王进朝,施银十两五个;」后营子张万义,施银十两。

泥匠赵满良,木匠温俭、李荣、温存义;」石匠王进朝,男允昇,朱大富、韩喜;」画匠郝才;」油匠彭广、陈惠。」焚修僧人:叔容、叔宾、叔祥,徒照玺、照琏、照珵、照斑、照理、照秀、照琮、照明敬。」龙飞大清乾隆十七年五月二十日立。

①这里抄录的碑文,以日本《云冈金石录》石佛寺山门《重修云冈大路碑记》为底本,核对原碑,一些文字有所更正。

②“補”,当为“捕”。

③以下“银”字,原碑均省刻为“艮”。

1753年癸酉(清乾隆十八年)

【一间】皇帝万岁位。

【二间】山西大同府大同县」城西乡」邢家村、」高家村,」龙王庙铸钟一口,重二百余斤。

【三间】阖村众善人等,」开烈初佐。计开」整领二人:高存沟、邢有亮。

【四间】高存朱、」高與、」高垣?、」高广、」高珍。

【五间】邢有义、」常门高氏、」邢福、」邢袭、」邢有海。

【六间】邢有智、」邢有金、」高文、」邢通、」邢昱。

【七间】大清乾隆十八年」七月吉日造成。」东花门北金火匠」李发,男进喜。(日本《云冈金石录》龙王庙《阖村众善人等造龙王庙铁钟记》)①

①龙王庙,故址在云冈第4、5窟间的龙王沟,不知建于何时,今惟有残基存焉。此铁钟亦无存。

1758年戊寅(清乾隆二十三年)

乾隆二十三年,雹,详奉蠲缓。(《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胡天游《云冈寺二首》:①

万三千寺无遗迹,片石崔嵬影尚留。绀发宝支开绝壁,银云凉瓦自高楼。

疏钟带月摇清塞,双树含风入早秋。劫换尘移人世改,诸天定里不知愁。

寺门红透夕阳西,一片滩声送马蹄。野客定难携屐到,山禽犹自恋人啼。

安禅未稳身将老,绝塞经过意欲迷。拂掠翠微吟兴在,珊珊鞭影逐风低。(《乾隆大同府志》卷31《艺文》)

①胡天游(1696~1758),字稚威,一名骙,一字云持,曾改姓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雍正七年,副榜贡生;乾隆初,举鸿博,不遇。后举经学,遭嫉报罢。性耿介,工骈文,诗亦雄健有奇气。久居京师,声闻甚著。终身落拓,客游山西,卒于蒲州(一说太原)。著《石笥山房集》。姑系其诗于卒年。

1759己卯(清乾隆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早霜,秋禾被灾,奉旨蠲缓、赈恤。(《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富察明义《云冈寺》:①

寺在大同府西廿余里,山楼三重,内有坐像,高五丈二尺,实往来行客憩足所也。

溪山佳处结云房,闻道鸿模创自梁。楼瓦三重浮翠色,佛身五丈现金光。

立来定觉尘寰隘,坐阅应悲过客忙。借问玉瓶甘露水,几时许我一杯尝?(《绿烟锁窗集》)

①富察明义,号我斋,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朝侍卫。李裕民《云冈石窟二题》(载《北朝研究》1994年2、3合期)考订其人,与曹雪芹同时而稍晚。姑系该诗于是年。

1761年辛巳(清乾隆二十六年)

自乾隆二十六年,云冈割归左云。(《道光大同县志》卷19朱彝尊《云冈石佛记》附黎中辅记)

【摩崖石刻】左云县交界。(日本《云冈金石录》第一洞外壁东方《左云县交界题字》)

1766年丙戌(清乾隆三十一年)

大佛阁,在正殿之东院,即大佛殿也。……洞门之上,有乾隆丙戌亲王[罗]布藏多尔济贡敬“如来圣像”匾额。①(白志谦《大同云冈石窟寺记》)

①《清史稿》卷12《高宗本纪三》:三十年“五月乙亥,晋封喀尔喀郡王罗布藏多尔济为亲王。”

1769年己丑(清乾隆三十四年)

【额】《重修云」冈石佛」寺碑记》:①

【碑文】《云冈堡石佛寺历年续修工程,并历年施舍银两、养赡地亩碑记》:

盖闻」功成于此日者,非有言以志之,必弗克垂于奕[礻+冀];业建于一时者,非有物以传之,亦何能存于将来。是以自古典章,多备故府之藏;而历代政治,每赖方策之载。凡以示久远□来」兹,俾后世有志复古者,不至抚遗事而慨然于考据之无因也。降而至于缙绅、士庶,以及僧、道两门,凡从艰难中之经营、缔造,勤苦内之创建、修葺,靡不思以一时所事贻,而之后」世可稽。故立碑以刻铭,胥此物此志也哉!即如云冈」石佛寺,虽僻处荒山,实系古名刹。寺僧寂容,自幼秉诚募化,历年修理,其有功于我」佛□,不一而足。已见楼台巍峨,庙宇雄壮,虽未能胜云郡之大观,亦可云为西来之第一。第自乾隆十七年修路立石,而后至今,又历多年。其所续建殿宇、廻廊、碑坊、乐楼,以及金装」佛像、移素诸佛、金身重整、」御题匾额、丹青两壁、彩画栋梁,其工程详备,更难以枚举。而凡」王公大人与十方、本堡众善施主,因诸项功果,所布施过之银两,尔仅题名缘册,未能传芳久远。今因诸项工程业已告竣,故特为立石树碑,书著衔名、姓氏,以志功德于百代,以垂」芳徽于千载。庶寺僧寂容之终身苦志不倦,亦得凭此以不没云。因是为记。大同府大同县儒学增广生员刘学礼撰併书。

贺兰山定远营扎萨克、多罗贝勒多罗额驸、军功纪录四次罗布藏多尔济,施银二十七两,②施马一匹。」御前行走、阿兰善山厄勒特扎萨克、和硕亲王多罗额驸罗布藏多尔济,同福晋和硕庄亲王之女多罗格格,共施银一百两整。」【蒙文一行】

左云县正堂穆,捐银五两。大同府大同县督捕厅、加一级、纪录六次徐,捐银三两。左云县捕厅郭,捐银二两。」山西靖远营都阃府、纪录五次观,施银二两。威鲁堡城守府宋,施银五两。榆涧儿村信心张宾,施银三两;张朴、关顺、李冈、董文奇、张正奇、张生奇,各施银二个。」山西杀虎口协标右营千把外委李国柱等,左营千把外委王载昇等,各共施银一两五钱。右营总领队目兵韩普济等,左营总领队目兵张忠等,各共施银五两。」住居丰镇府属黑圪塔索﹖移﹖信士、乡饮耆宾弓选,携子进元、进忠,施银五两。信士、丰镇府保正弓进儒,施银五两。得胜堡众善□□,共施大个四千二百文。信心邓尧,施个二千。」凖兴当,施银十两,焰光五两。得胜口河口滩信心潘士奇,施银五两;潘士英,施银五两。十九平信心王进朝,施银五两;信心韩德富,施大个二千五百文。

大同城」刘学礼、」王世富、」王世贵,」各施银三两;」布行,」施银二两;」当行,」施银一两。」钱行、」杂货行,」各施个六百;」釭行,」施银五个;」皮行、」帽行、」乾菜行,」各施小个一千;」张国标,」施银五个。」左云县」布行、」当行,」各施银二两;」任写南、」关□府,」各施银一两;」管保、」田英、」兵房、」刑房、」赵永宁、」任奎、」李忠、」钱众琮,」各施银五个;」蒯生培、」李铭,」各施小个一千。」崞阳庄」永丰当、」王欣、」刘进臣、」四美号、」恒盛魁,」各施银一两;」隆盛号,」施银六个;」王凤豹、」王乐、」新盛东、」赵理、」黄才,」各施银五个。

后营村」乾□当,」施银一两五个;」高万享,」施银二两;」恒生成、」天源当、」张万义,」各施银一两;」恒成荣、」郑养心、」李成功、」邓执信、」田富林、」刘养库、」米安邦、」吕昌纪,」各施银五个;」天成永,」施银四个;」霍桂林、」邢存礼、」米助邦、」申英昌,」各施银二个;」杨涧、」殷得才、」恒兴甫、」兴隆甫,」各施银三个。」十九平」王名中,」施银一两;」陈献常,」施银五个;」宋得功、」宋得禄,」各施银五个;」王云、」郭元位、」蔺训连、」郭进喜、」阎秀发、」张连、」徐宗孔、」司国旺、」赵国亨,」各施银二个。」石彦庄」合村,」施大个一千;」韩进官,」施银一两;」田登本、」沈潜,」各施银五个;」韩雄,」施银二个。」唐儿沟」白明旺,」施银五个;」韩军,」施银四个;」韩长、」范宗汤、」范宗舜、」范昌盛,」各施银三个。」十九平」王州、」王瑞、」宋大有、」刘俊、」王大有、」李逢春,」各施银二个。」张士窑村」王兆鹏、」王兆龙、」陈库,」各施银二个;」魏锦秀、」周尚文、」陈府、」刘印、」高林,」各施银二个。」麻家村」张九增,」施银二个;」麻润、」麻沛、」麻昇、」麻浩、」张斌,」各施银二个。

云冈堡」张德弘,」施银二两;」刘傑,」施银一两;」邓发兴,」施银七个五分;」王耀,」施银六个六分;」邓弘宝、」梁公、」邓圣、」刘富、」狄仁德、」刘夅、」王宝,」各施银五个;」张明成、」李广、」任进昇、」王明、」李仁、」李福、」郑瑾、」郑玟、」董凤,」各施银四个;」张德荣、」温存义、」姚喜、」韩进武、」刘喜、」尉福、」张发奇、」孙光发,」各施小个一千;」刘科、」鄷桂、」李凤、」潘士成、」周志兴、」郑裴氏、」裴文荣、」邢环、」邢枝、」陈傑,」各施银五个;」张全、」杜廷翰、」刘士元、」刘士忠、」邢通、」郭正、」马迎祥、」马腾祥、」李艮、」王荣,」各施银一个五分;」张成、」鄷世锡、」郭守仁、」柴法、」赵存德、」何天良、」何天尺、」柴德、」杜信、」郭法、」裴三富、」王悬、」刘祥、」高荣、」张儒、」张俊新、」□连新、」王廷俊、」阎天中、」刘云、」田尽忠、」吴俊、」陈守库、」韩朝元、」任自保、」刘成花、」白存义,」各施银二个。

十五沟信心邓士魁,施银八两。」平川村杨正发,施银四两。回去村冯奎,破鲁堡」郭元辅,大同城李大兴,施家窑张维成、李典夅,」各施银五个。白庙子史哲、董有库,姜家湾姜德富、」陈发科、张全,各施银二个。小马营铁笔匠王进朝刻。

大清乾隆三十四年,岁次己丑,菊月谷旦,住持僧寂容,暨徒照斑、照琮、照理、照珮,徒侄照亮、照福、照秀、照满,孙普全、普合,勒石。

【碑阴文】寺内历来施舍养赡,并祖遗、置买地亩数目、四至,开列于后:」大同县王老爷,于天启六年,买到堡民陈国益地四十亩,舍给石佛寺僧、道,鄉以为养赡之资。计开,陈家坟地一顷三十亩,东西畛,东西至沟,南至邓松,北至土」屋;□老窑地一段,十亩,东西畛,东西至沟,南至买﹖主﹖,北至买主。」镇守大同等处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姜宪,③将裁军遗地一顷二十亩,共四段,坐落云冈堡,于顺治二年,施为石佛寺僧性礼养赡之资。」计开,濡莲沟地一段六十亩,南北轸,东至把总养廉地,西南至沟,北至周大武;」小园儿地一段二十亩,东北畛,东北至沟,西至道,南至张月;」潘家坟地一段二十亩,东西畛,东北至屯地,南至坟,西至沟;」蛇腰地一段二十亩,东西畛,东至道,西北至沟,南至王库。」本寺于顺治三年,原买陈国义粮地三十亩,南北畛,地名佛寺顶,东至史应夅,西至刘汝栢,南至崖,北至道。」本寺于顺治三年,原买本堡住人刘林地一块。东至胡道沟,北至道,西至堡门,南至清水河。」钦命总督、兵部左侍郎佟,于顺治四年,④恩给养赡营田余地三顷有零,南北畛,东至军地,西至赵相粮地,南至长城,北至军地,长六百步,阔一百三十步。」又恩给养赡草场余地一段,四顷一十五亩,东西畛,东至军地,南至壕堑,西至路,北至路。」又恩给养赡高山城东关草场空地一块,九亩,东至官水道,南至城墙,西至城壕,北至圪楞。」本寺于顺治五年,原买本堡邢进忠粮地一段,五十亩,地名便门外崖头地,东西畛,东至堡壕,南至周廷俊,西至崖,北至道。」本寺于顺治五年,原买本堡史春、史玉粮地一段,二十亩,地名青石凹,东西畛,东至道,南至邢夏,西至道,北至高尚志。」本寺祖遗八十亩地。一段十五亩,南北畛,东至李姓,西至郭姓,南至李姓,北至石嘴子。」又祖遗石塔儿地一段,三十亩,东西畛,东至道,西至牛犋粮地,南至王姓,北至邢姓。」又祖遗五十亩坡地一段,五十亩,南北畛,东至大圪楞,南至沟,西至沟,北至沟。」张氏窑村陈施主讳策,于顺治十年,将祖遗地,各段不等,共地二顷八十亩,施为寺内香火、养赡之资。」助马路左都督许,康熙二十五年,恩给谢家场村养廉荒地五顷,上二下三,地名官地梁,以为寺内香火、养赡之资。」计开,上二顷,东西畛,东至路,西至枕头地,南至养廉地,北至开垦地;下三顷,东西畛,东至路,西至枕头地,南至开垦地,北至阳和赏功地。」石彦庄信心梅明、毛世清、高君良、高仲元,校尉屯信心段成祥、李旭昇,利家庄信心苏万象,吴官屯信心李登科,上旺庄信心白珠,各施银贰钱。」崞阳庄信心刘德,施银一两;同家梁信心胡荣,施银五个;红墙儿村信心张荣施银三个,信心张全施银三个;青磁窑村邱有富、邱有相,大同城郝成德,高山城李伏泌,竹林寺蒋振翊,各施银二个。

朔平府右玉县所属小马营村左所头百户,移住十九平,铁笔匠人王进朝,年七十五岁,刻石。」大清乾隆三十四年,岁次己丑,菊月谷旦。寺僧寂容谨立。

①此青石大碑文,日本《云冈金石录》第六洞佛阁外西侧《重修云冈石佛寺碑记》中抄误颇多,这里对照原碑辨改。

②“银”字,原碑俱简刻为“艮”。

③姜宪,即姜瓖。

④顺治六年,佟养量上任宣大总督。此“四年”记误。

1773年癸巳(清乾隆三十八年)

三十八年、三十九年、四十年,俱大熟。(《乾隆大同府志》卷25《祥异》)

1776年丙申(清乾隆四十一年)①

武周山,东距府治二十里,高二里,盘踞三十里,北连雷公山。峪中有石窟寺,后魏高宗时僧昙曜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显祖、高祖尝幸焉。山下有金耿光禄冢。武州之州,《水经注》、《隋书·地理志》皆作周。《魏土地记》谓之武州塞口。(《乾隆大同府志》卷4《山川》)

①是年,大同知府吴辅宏修成《乾隆大同府志》,姑录其中无纪年的相关诗、文于此年。

武周川,俗名十里河。源发塞外菱角海,由古云内城入朔平府北之杀虎口,①东南迳左云县云冈石窟寺南。其东一窟,灵泉出焉,南流数十步注之川水。东迳青磁窑,入大同县境。又东迳蝦蟆石湾,石壁镌“佛”字,大径丈,又名佛字湾。②《水经注》:武周川水东南流,水侧有石祗洹舍并诸窟室,又东转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崖结构,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即其处矣。川水又东流,出小站口,循山麓屈曲而南。《魏土地记》所谓:平城宫西三十里,武周塞口者也。折而东迳王家园北,又屈迳其东,古杏数百株,吐花极繁,疑明代府别业。又南迳平旺村、时家庄东。又东南迳东、西十里河村,口泉之水西来注之。又东南至合河口,与如浑水合。(《乾隆大同府志》卷4《山川》)

①此述武周川发源地与古今记载不同。

②双钩“佛”字,刻在观音堂西石崖壁上。《乾隆大同府志》卷15《祠祀》:“观音堂,府城西十五里佛字湾。辽重熙六年建,明宣德三年修,万历三十五年重修,提学副使陈所学记,碑存。壁间小碣书大士降妖事,户部分司吴伯舆撰,代宗朱廷[雅—牙+弓]刻石。石瓶二,上刻《心经》及天启丙寅知县王象云款识。国朝顺治六年姜瓖变,焚毁;八年,总督佟养量重建,有碑记。康熙五十二年、乾隆二十八年相继修葺。”按:今观音殿内尚存辽代观音石像原雕一尊,以及诸天王像。

石佛寺口,城西三十里左云县界。(《乾隆大同府志》卷5《形胜》)

武周山石窟,在府西武周山中。元魏高宗时,僧昙曜请于城西武周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彫饰奇伟,冠于一世。显祖皇兴元年,行幸武周山石窟寺;四年,幸鹿野苑石窟寺。太和四年、六年、七年,屡幸武周山石窟寺。按:今寺在府西三十里左云界,特当时石窟之一。迤东十数里岩壁间,遗迹宛然。旧志载,石窟十寺,其名详见《祠祀》,疑即《水经注》所谓“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者。已无可稽考。今城西十五里佛字湾观音堂犹存石佛数尊,或其遗也。(《乾隆大同府志》卷6《古迹》)

石窟寺,在府城西三十里左云界。北魏时建,始神瑞,终正光,历百年而工竣。其寺:一同升,二灵光,三镇国,四护国,五崇福,六童子,七能仁,八华严,九天宫,十兜率。内有元载所修石佛二十龛,壁立千仞,面面如来,今大半废圯。壁上多前代石刻,字漫灭,不可读。①国朝顺治八年,总督佟养量重修,有碑记。东西二阁,依岩结构,各为五重,皆高十余丈。东阁下,大石佛一,高与阁等,名“大佛阁”。缘阁左,飞桥陟磴而上,复得小石佛数龛,其最上层也。康熙三十五年冬,圣祖仁皇帝西征回銮,幸寺,御书“庄严法相”悬额。三十七年,知府叶九思奉文修葺。(《乾隆大同府志》卷15《祠祀》)

①今云冈第1~3窟间仍有摩崖石刻遗迹多处,除“山水□清□”、“云深处”、“碧霞洞”三处大字题额外,唯清代朱廷翰等三处小字题记尚依稀可辨,余皆风化。按:这里的清初石刻,三百年后的抗战时期已漫漶不清,现在近乎消失;而《乾隆大同府志》作者吴辅宏所见,字迹漫灭的前代石刻,应是明朝前期甚至更早的遗迹。云冈东部摩崖石刻,反映了石窟寺的一段历史与文化,值得研究。

刘卓《九日登云冈》:①

云中已是绝人攀,况复云冈山上山。玉宇肃清鹰奋远,元霜捣尽雁飞还。

昙飘花雨香初散,石琢阿罗鬓带斑。强欲登高来绝顶,不堪回首望乡关。(《乾隆大同府志》卷31)

①刘卓,身世不详。《乾隆大同府志》又载其《书黄烈妇吴氏传后》诗一首。吴氏,康熙间拒辱自杀,雍正元年,大同知府许惟讷建祠祀之。故知刘卓为雍正、乾隆时人。

1780年庚子(清乾隆四十五年)

石窟十寺,县东九十里,武周山云冈堡后。魏建其寺:一同升,二灵光,三镇国,四护国,五崇福,六童子,七能仁,八华严,九天宫,十兜率。孝文帝亟游幸焉,内有元时石佛二十龛,壁立千仞,面面如来。其他石窟千孔,佛像万尊。国朝顺治八年,总督佟养量重修;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圣祖仁皇帝西征幸寺中,御书“庄严法象”匾额。(《山西志辑要》卷6《左云县祠庙陵墓》)①

①是年,山西巡抚雅德主持编修、刊行《山西志辑要》,实为《雍正山西通志》的节略本。

1785年乙巳(清乾隆五十年)

【炉铭】山西太原府忻州杨家庄信官杨﹖弟普,」敬献施银伍拾两,暨子悬邱、金邱、玉邱、全邱、加邱。」山西大同府城西□门南,金大匠」人张仔﹖昱,①年六十四岁。」男张钟,徒孙王永太、韩有才,」徒弟赵登云、李裕、赵德明。」住持僧照斑、照珮,徒侄普全、普会。」大清乾隆五十年,岁次乙巳,仲夏。(日本《云冈金石录》第六洞前庭《信官杨弟普造铁炉记》)

①“金大匠”,当为“金火匠”。按:此香炉今已无存。

1787年丁未(清乾隆五十二年)

乾隆五十二年,岁大祲,赤地千里,惟大同尤荒,人相食。(《道光大同县志》卷13《宦绩》)

1788年戊申(清乾隆五十三年)

五十三年春,大疫。秋,大熟。(《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1792年壬子(清乾隆五十七年)

五十七年,秋旱。(《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1795年乙卯(清乾隆六十年)

六十年,雨雹。(《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1797年丁巳(清仁宗爱新觉罗顒琰嘉庆二年)

嘉庆二年三月,风霾昼晦。(《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1799年己未(清嘉庆四年)

自乾隆五十三年至嘉庆四年,岁皆大熟。(《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1800年庚申(清嘉庆五年)

五年四月、闰四月,大旱。(《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1801年辛酉(清嘉庆六年)

六年六月,大雨六日,坏居民房屋。(《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1805年乙丑(清嘉庆十年)

十年五月,大水,南门吊桥坏。六月,大水,兴云桥坏。(《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俗称塔儿窑洞。在此中窟,与西部第五大窟前面之平地上,①有“碧霞宫”,是嘉庆十年所修。泥塑神像,两壁有水墨壁画,颇见生动。②(厉寿田《云岗石窟寺源流考》)

①塔儿窑洞,即今第21窟;西部第五大窟,即今第20窟。

②碧霞宫,今已荡然无存。

1806年丙寅(清嘉庆十一年)

十一年六月,大雨雹。七月,大雨五日。(《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1814年甲戌(清嘉庆十九年)

十九年冬,地震。(《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①

①《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又云:“二十年三月,地震。二十一年三月,大风。二十四年七月,大雨七日夜。九月,木冰。”

1820年庚辰(清嘉庆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六月,大雨雹。十月,大雨五日夜。(《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石窟寺,在大同县西武州山上。《水经注》:“武周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祇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径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通志》:“石窟十寺,在大同府治西三十里。元魏建,始神瑞,终正光,历百年而工始完。其寺,一同升,二灵光,三镇国,四护国,五崇福,六童子,七能仁,八华严,九天宫,十兜率。内有元载所修石佛十二龛。”《府志》:“石窟十寺,壁立千仞,石窟千孔,佛像万尊。”本朝顺治八年,总督佟养量重修。其山最高处曰云冈,冈上建飞阁三重。阁前有世祖章皇帝御书“西来第一山”五字。康熙三十五年,圣祖仁皇帝西征,幸寺中,赐御书“庄严法相”扁额。(《大清一统志》卷146《大同府》)①

①《大清一统志》自康熙“促修”,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次增辑重修,是年本最为完善。

1822年壬午(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二年)

二年闰三月,大水。七月,疫。(《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1827年丁亥(清道光七年)

七年春,大疫。三月晦,大雪三日夜,平地深三尺许。冬,大疫,有绝户者。(《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1828年戊子(清道光八年)

倪钺《题云岗大佛寺》:①

云山纠结古云岗,石路盘旋到上方。四面阁围千尺佛,一川树带五更霜。

风烟飘缈追元魏,碑版依稀认汉唐。弹指峰峦归去晚,一鞭秋色入斜阳。(《光绪左云县志》卷10)

①倪钺,左云人,道光戊子科优贡。

1829年己丑(清道光九年)

九年,多雷雨,雨雹。六月,城东南雨雹。八月,海里村杏花重开。(《道光大同县志》卷2《岁时》)

1860年庚申(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言+宁]咸丰十年)

【钟铭】大佛殿

住持僧人心良,」咸丰拾年九月朔一日,」长成炉成造。(日本《云冈金石录》石佛寺天王殿《住持心良造大佛殿铁钟记》)①

①此钟,今已无存。盖毁于20世纪50年代末“大炼钢铁”时。

1861年辛酉(清咸丰十一年)

【横额】永」垂」不」朽

【碑文】《重修大佛寺碑记》:①

云郡之西有冈焉,上出浮云,下临绝壑,刊石为佛,即岩为宫。浩浩乎,法象之大,佛图之多,矗不知几千万座。然而倾椅剥落,亦莫甚于此者。惟大佛寺,重新建立,而观音殿、东禅堂、乐楼,久经颓废。至」是,僧心良始募众善而落成焉。余向慕其景,不得往,尝梦游之。今年夏始往,因属余为之记。夫大庙以观山之高,溪之流,农民之熙皞,鸟兽之遨游,盖诚至净之土而极乐之地者。我」圣祖仁皇帝且驻跸焉。特是前人创之,而后人不继之;即一人继之,而众人不助之,则所谓美者无由彰,而盛者无由传。古迹之废弛,大都类此。诚使由是倡之,而集其腋,而聚其沙,而千佛之洞皆大放」其光明。未始,非住持心良与众善士乡人,先路之导也,是乌可以不志?

御前行走、阿拉善和硕特、额勒特扎萨克、和硕亲王,贡捐银肆伯两。崞阳庄农民社,施钱贰拾千文;铺行社,施银贰拾五千文;王凤,施钱叁千文;康富,施钱壹千文。南深井赵壁,施钱一千五百文。」特授左云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次董,捐银叁拾两。牛头山德宝货房,施钱拾千文。大同中营、世袭云骑尉张锐,施银贰两。怀仁县耆宾陈凤虞,施钱贰千文。」杀虎口监督保,捐银拾两。四道沟德义货房,施钱贰拾五千文。窑洞南沟石官,施钱捌千文;段广,施钱壹千文。龙花皂郭世勋,施升底金贰百张;张祯,施钱伍百文。蔚州疃合村人等,施钱三千文。」正黄、正红、湘红、正兰旗大马群关洋群各处,四外蒙古人,共布施钱壹千五百吊文。

四道沟」德义魁,施钱伍千文;」復庆魁,施钱肆千文;」张慇?,施钱三千五佰文;」永义成,施钱二千五佰文;」李恒德、」三义全、」德裕和、」世宝元、」三合公、」同生永,」各施钱贰千文;」庆乐有、」元成永、」凖王成,」各施钱壹千五百文。」三成义、」四合成、」协成永、」德义昌、」天成功、」四合成、」永源长、」杨宗喜、」德太成,」各施钱壹千文;」田增盛、」贺斌,」各施钱六百六十文;」德盛店、」孙海祯、」仁义店、」义盛成,」各施钱五百文。」镇河堡」全盛荣,施钱二千文;」全盛懋、」全盛裕、」袁起,」各施钱壹千五百文;」姚俊,」施钱一千文;」穆有仓、」祥瑞,」各施钱六百六十文。」上深涧」万盛增,施钱三千文;」全盛溢,施钱二千文;」恒庆茂,施钱一千五百文;」庆乐有,施钱一千文。」高山城」合营,施钱四千文;」五福堂,施钱三千文;」永盛昌,施钱二千文;」永盛成、」福庆堂、」存城堂、」德泰店,」各施钱壹千文;」宝善堂、」庆馀堂,」各施钱捌百文;」福寿堂,施钱六百六十文;」永寗店,施钱六百文;」永兴店、」同德永、」福泰德、」永和店、」张义,」各施钱五百文。」大同」当行,施钱拾千文;」户科侯天德、李顺,施钱二千文;」李顺,施钱一千文;」支科蔡永昌,施钱一千五百文;」郭永顺、」白掌案、」陈万良、」杨天和、」郝世隆、」永春馆、」马掌家、」张文魁、」永春源,」各施钱壹千文;」贾面铺、」张永庆、」杨祯,」各施钱壹千五百文;」王永昌,施钱壹千文;」李肇龙、」万兴馆、」聚盛昌、」永合馆、」福亨永、」江兴馆、」贺官、」赵夅、」时中号、」刘富祯、」福恒德、」和兴成、」永长成、」永和义、」中和永、」李栋,」各施钱伍百文;」李大成,施钱三千文。」郭家窑天顺德,施钱一千六百文。」张家后沟李仓,施钱二千文;」刘官,施钱五百文。」前郭家坡」董常喜、」董万有、」董顺,各施钱六百六十文;」董吉、」王登云、」杨润昇、」董谦、」董怀、」孙广珍、」刘宽、」孙举珍、」田福,」各施钱六百六十文;」邢万山,施钱五百文;」刘威泥匠、」李朝珠瓦匠,」各施钱贰千文。」大同瓦窑」刘科,施砖五百个。

大同县学廪膳生员刘青藜,沐手敬书;」石头村李铎,沐手敬撰。」左云募化经理人:」户房刘陞,礼房王训、」张隆基,」工房李缙、」姚承虞,」仓房刘槐,」皂班张淑,」石头村李阳、」张玺。」经理人:马德龙、」陈谦、」邢林。」住持僧师傅、师叔:通溢、通柱;」经理、住持僧心良,暨徒源顺,勒石。」大清咸丰岁次辛酉,孟秋月谷旦立。

【碑阴横额】万」世」流」芳

【碑阴文】左云县」捐输议叙八品乔尔灵,」施钱叁千文;」署内众师爷,施钱五千文;」郭秉信、署前」万顺玺,」各施钱贰千文;」太和当、」万源当、」义利源、」万盛兴、」义贞源、」万荣店、」义聚源、」天顺店、」义盛店、」永丰店、」义成源、」龚亨、」万昌店、」福成魁、」万溢店、」源成店、」广昌店、」天义店、」宝兴店、」天盛店、」天泰店、」天合店,」各施钱壹千文;」永合公、」天顺德、」德厚店、」天兴功、」义兴昌、」天义隆、」德兴长、」德兴涌、」天德店、」万顺源、」永兴泉、」义成功、」万涌泉、」万和义、」万胜店、」德丰远、」万和泉、」庆泰店、」鼎兴恒、」永诚当、」永德当、」颉缵武、祁邑,」各施钱伍百文。」本堡」鄷冈舒、」郑德魁、」张明,」各施钱叁千文;」马德龙、」万溢源、」王明珠、」张老良、」王陞、」天德元、」柴权,」各施钱贰千文。」云中馆」陈千、」张海、」邓选、」邓温、」王天成、」王振冈、」刘万顺、」陈富、」陈凌,」各施钱壹千五百文。」云元馆」张全、」郑连、」孙有功、」柴吉、」王发、」张明富、」柴栋、」舒耀先、」张龙、」鄷连、」邓文英、」马德有、」王选、」张孝全、」马德富、」刘天明、」邢满、」柴良、」陈林、」吴有才、」刘万忠、」麻庆福,」各施钱壹千文;」陈明、」邢守富、」刘万恒、」张存智、」姚满库、」吴顺、」鄷万舒、」鄷步舒、」周义、」吴千、」张光业、」张永福、」段顺、」张发、」张元、」鄷枝、」闫存仁、」鄷长、」刘福龙、」王福成、」刘元、」王成、」武成、」张有、」孙天喜,」各施钱六百六十文;」张先生、」金玉、」孙有德、」鄷和舒、」邢万祥、」邓悦、」邢万成、」王福荣、」张光富、」田德荣、」陈选、」刘八元、」郭万银、」武元、」张永禄、」何国祥、」刘和、」柴成、」吴亨、」何国祯、」任福、」王荣、」韩世美、」孙有成、」陈士、」邢守仁、」邢守善,施钱六百六十文,」各施钱伍百文。」麻家村」邢林、」麻仲义、」麻仲德、」麻生茂、」梁世昌、」何林,」各施钱壹千五百文;」何兴,」施钱一千文;」麻仲和,施钱捌百文;」何通山、」邢德、」麻斌、」吴安、」刘昌、」张荣、」张天刚,」各施钱六百六十文;」邢万义,施钱五百文;」麻有,施钱五百文;」何发,施钱六百六十文。」张氏窑村」陈万忠、」陈万全、」张展,」各施钱壹千文;」陈万仓、」陈万良、」陈万元、」陈官、」陈万金、」张天义、」张永和、」李富、」胡有德,」各施钱六百六十文;」郭禄,施钱五百文。」石头村」李阳,施钱贰千文;」吉福禄、」李仁,」各施钱壹千五百文;」李铎、」李向云,」各施钱壹千文;」毛发、」陈万义、」毛仓、」封世仓,」各施钱六百六十文;」李铭、」任振新、」李凤鸣、」李锦、」李英,」各施钱伍百文。」粟家庄村」王万年,施钱一千五百文;」苏天富、」苏天昇,」各施钱壹千文;」苏进夅、」王天顺,」各施钱捌百文;」苏礼、」何财,」各施钱六百六十文;」苏明、」苏进义、」苏元、」候朝发、」苏汉银,」各施钱伍百文。」兴旺庄村」韩进礼,施钱贰千文;」靳相,施钱一千五百文;」韩科,施钱一千二百文;」韩进智,施钱壹千文;」范廷荣、」范廷枝、」范文孝,」各施钱六百六十文;」霍明、」范廷谦、」韩良,」各施钱伍百文。」水泉村」秦生贵、」秦建功、」张金,」各施钱壹千伍百文;」聂存礼、」梁保、」蒋永旺、」张福、」梁恒,」各施钱壹千文;」秦生发、」张玉、」张全、」高文科、」秦生富、」高富、」张荣,」各施钱六百六十文;」党日明、」张福昌、」王义、」李荣,」各施钱伍百文。」驴圈村」李福,」施钱一千五百文;」李阳春,」施钱壹千文;」张珍、」李成春、」李富春、」李玉春,」各施钱六百六十文;」李迎春、」李金、」李龙、」李财、」李官、」李铎、」李恭、」张全、」李全、」李宏、」李凤春、」李应、」李银、」张恩,」各施钱五百文。」水泉村」王成,施钱六百六十文;」张陞,施钱一千五百文。」白山村」邢万仓、」邢万良,」各施钱壹千文;」陈鸿儒、」乔永泰,」各施钱六百六十文;」丁泰、」张天德,」各施钱伍百文。

小窑山村」麻仲林,施钱二千文;」麻仲举,施钱一千五百文;」赵兴贵,施钱壹千文;」刘全,施钱六百六十文;」刘兴旺、」刘成、」宋明、」马成富、」李德忠,」各施钱伍百文。」竹林寺村」李有财、」高富、」高举、」马万金,」各施钱六百六十文;」高奇富、」蒋宝、」蒋忠、」王成有、」蒋仓、」蒋昇、」马世彪、」马世龙、」李兴顺,」各施钱伍百文。」吴官屯村」王仓,施钱四千文;」邢守太,施钱贰千文;」吴选、」李富,」各施钱壹千五百文;」吴永富、」王天福,」各施钱壹千文;」王富,施钱捌百文;」王柱,施钱六百六十文;」李生富、」吴永安、」王昇、」王永亨、」王荣、」段广成,」各施钱伍百文。」姜家湾村」曾海、」曾鱼、」曾江,」各施钱壹千文;」姜贵、」张维,」各施钱六百六十文;」张廷、」刘锦、」张明、」万有金、」万福,」各施钱伍百文;」万顺,施钱壹千文。」安乐庄」周吉荣,施钱一千二百文;」袁志新、」袁志明、」任刚,」各施钱壹千文;」刘魁元、」刘清元、」张普、」萧同和,」各施钱伍百文。」谢家场」义顺荣,施钱叁千文;」天德泉,施钱贰千文;」高效文,施钱壹千文;」高伸,施钱六百六十文;」岳海,施钱五百文。」八墩子村」王兴仁,施钱一千二百文;」王佩玉、」通泰店、」王荆洲、」梁海、」玉﹖珺成,」各施钱伍百文。」干庄子村」朱大清,施钱一千五百文;」高永顺,施钱六百六十文;」朱和、」高永和、」关守礼、」李忠,」各施钱伍百文。」青磁窑村」邱全,施钱贰千文;」刘义、」曹清、」曹瑞、」刘玉、」李永发、」韩世明,」各施钱六百六十文;」李发元、」韩庆荣、」李永清、」邱尚荣、」李万良、」曹世禄、」李万年、」曹世福、」李兴源、」李兴明、」曹明、」杨登山、」刘德,」各施钱伍百文。」西龙探头村」席文元、」席文明,」各施钱壹千五百文;」席文蔚、」王永享,」各施钱壹千文。」小窑头」王天有,施钱五百文;」世仲源,施钱五百文。

白庙子村」张桂、」张濶、」李秀、」张本善,」各施钱壹千文;」刘玉山、」黄廷亮,」各施钱伍百文。」张家湾」王谨、」王谦、」冯富,」文水县」王汝蛎,」南杏庄」姚致中、」王兴恒,」大窑山」邢万山,」左云」贺开太,」各施钱伍百文;」朔州」刘福祥,」刘官庄」马富,」各施钱壹千文;」祥瑞,施钱六百六十文。」以上,共宗各施钱」叁百壹十七千零八十文。

①这里,以日本《云冈金石录》第五洞佛阁外东侧《重修大佛寺碑记》为底本,核对原碑,略有改正。另有蒙文《重修大佛寺碑记》碑一幢,立于第五洞佛阁外西侧,今天依旧。

1866年丙寅(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五年):

【横额】万」古」流」芳①

【碑文】大清同治五年,岁次丙寅,七月吉。

【蒙文碑文】②

【碑阴横额】永」垂」不」朽

【碑阴文】尝谓:」好善乐施,从古原无远近之别;乐善不倦,至今岂有胡汉之分。今有云冈堡」玉皇庙,年远日久,椽檩损坏,砖瓦剥落,神像凋零。闻者莫不感伤,见者岂忍坐视。幸得正黄旗明张盖大人,善心感动,忠信相投,情愿捨资重修,竭力募化,里外见新于焉。开造作之基,而我堡相」助,遂以成不朽之业。功竟不日而告竣焉。是虽神速,亦何莫非天助之奇也哉。今将众姓所施佈施,爰立石碑,请登芳名,以垂不朽云。信心弟子、文生张玺,熏沐敬撰。」信心弟子、石头村李铎,沐手敬书。

大佛寺通喜,施钱五千文;」大佛寺心良,施钱二千文;」孙有成、」张士显、」郑德魁、」鄷玉、」邓温、」王天财,」各施钱一千五百文。」柴权、」柴樑、」张永福、」马德龙、」邓选,」水泉村梁宝、」王天成、」王明珠,」大德和苏、和邓,」各施钱一千文。」马德有、」马德富、」邢满、」郑国忠、」邓文英、」段顺、」陈富、」陈明、」张明富、」陈选、」鄷连,」各施钱五百文。」刘万顺、」刘福隆、」陈道、」鄷万舒,」各施钱四百文。」孙天喜、」张发,」大同李世雄、」陈林、」王儒、」王荣、」张永禄、」郑连、」姚满库、」柴祯、」刘和、」张孝全、」武成、」刘万忠、」刘天明、」王选、」鄷和舒、」郭万银、」吴永清、」邢士梅、」张海、」张有、」张光业、」王明玉、」周镒、」柴构,」麻家村邢林、」阎存仁,」各施钱三百三十文。」柴栋、」鄷步舒、」何国祥、」孙有德、」邢万荣、」陈士、」张光富、」周元、」邢士贵、」刘天喜、」鄷掌、」刘元、」孙有功、」陈天财、」孙天全、」吴恒、」邢守富、」刘天义、」吴永盛、」王成,」各施钱二百文。

经理人:」王天财、」柴樑、」马德龙。」会首:」张孝全、」姚满库、」张士奇、」柴希舜。

①此碑,现在玉皇阁土台上。这里所抄碑文,以日本《云冈金石录》玉皇阁《修玉皇庙记》为底本,核实原碑,稍作更正。

②蒙文省略不录。

1869年己巳(清同治八年)

【一间纵书】大同城西」云岗」大佛寺。」住持僧人:」通喜,徒弟侄心锐、心明、心如。」募化:心良,徒源顺、源续。

【二间纵书】山西朔平府」左云县云岗堡」大佛寺庙位前,造」神钟壹口,重二千五佰」余觔。」布施开列于后:」大同白秀峰,施钱十伍千文;」吴官屯王苍,施钱三千文;」蔚迎春,施钱二千文;」梁耀金,施钱伍千文;」谢家场高讃,施钱一千伍百文;」麻家村何宝山,施钱一千文;

【三间纵书】荣花皂郭世雄,施钱一千文;」圣﹖云寺胜林、鄷玉二人,各施钱一千伍佰文;」柴良、」马德龙、」王天成、」王天财、」孙有成、孙有富、」邓良、邓温、」王明珠」七人,各施钱一千文;」张士显、张士奇、」陈遴、」崞邑李信、」柴权、」大同马世龙、」石头村李阳、」王门吉氏」七人,各施钱一千文;」邓选、」张成、」王陞、

【四间纵书】邢满、」郑国明、」陈福、」邓明、」刘万顺、」张永福、」邢林、」口泉赵师付、」口泉胡师付」十一人,各施钱六百六十文;」刘万富、」王明玉、」王明忠、」马德有、」何国祯、」郑国忠、」舒耀先、」武科、」刘福龙、」王选、」陈富、」刘元、」郑连」十三人,各施钱伍佰文;

【五间纵书】张海、」段顺、」邢万祥、」张进宝、」闫存仁、」鄷瑞、」鄷淑、」马德富、」鄷珍、」邢守富、」武魁」十一人,①各施钱伍佰文;」陈国兆、」刘天明、」孙天喜、」陈林、」周溢、」陈选、」鄷林、」王儒、」姚满库、」王福荣、」邢士海」十一人,各施钱伍佰文;

【六间纵书】张元、」苏郡、」邢守仁、」新村张宗、」蔚州李克智、」刘天义、」赵思、」武计荣、」郭万银、」王荣」十人,施钱伍佰文;」柴栋、」周元、」张士元、王相、」孙有功、」郑国泰、」鄷长、」陈国泰、」刘珠、」吴永清、」张永禄、」郑文斌、」张傑、」邓文陞、」武计义」十五人,各施钱三佰卅文。

【七间纵书】山西大同府城金火人工、开设」大同东门红门海臧寺庙西院,」开设清泰炉;沙院祖传人等开」炉,院东、西两门,西门永和炉。」白永清、白永和,男玉玺、玉堂、玉山 ,孙殿魁、殿鳌、殿元,」徒弟邢万库、」石万年、」杨大成、」郭玺、」田万禄、」杨维州,」徒孙胡永顺、」吕永福、」胡永禄。

【八间纵书】铸钟人,」白老铁炉」白永清,年六十六岁;」弟白永和,年五十六岁,妻王氏。」男白玉玺,年三十六岁,妻马氏;」白玉堂,年二十岁,妻孔氏;」白玉山,年十四岁。」孙白殿魁,年十八岁,妻马氏;」白殿鳌,年八岁;」白殿元,年四岁。」大清同治八年十一月十七日,吉日」成造。」吉庆有余,福寿双全。

【下栏横书】声闻于天,」有求必应,」阿弥陀佛,」天下太平。(日本《云冈金石录》石佛寺钟楼《住持通喜造梵钟记》)②

①2002年,重建第6窟前东西厢房,在西厢房地下发掘出地炕和地灶,那应该是清代以前的遗址。同时,发现一块玄武岩柱石,29厘米见方,厚17﹒7厘米,正面和两侧刻字,仿佛是一幢方碑的中间一段,且又立劈为二。此残碑,不知镌于何年,立于何地,竟为云冈僧房基础?因其碑文中有“武魁”名字,故附录于此。其右侧文字如下:“僧纲司都纲福登。……施银二钱,……施银三两,……银三两,……施银二两,……施银一两,……银一两。高选施席四领,姚登夆﹖施银一两,孙如桂施银一两,杨诚、杨训施银一两,赵进礼施银一两,高尚义施银一两,袁震施银一两,郭玉施银一□,李成施米一□,赵璧施米五□,黄应贵施砖一□、施艮五□。”其正面文字如下:“果施银二刃,……氏施米五升,……施银五分,……施银五分,……□氏银五分,……常氏施银五分,何连郑氏、陈仓雷氏、崔次宾、何养明、尤进奎、宋屏周、施勇胡氏、宗思搏﹖、赵氏、李广、李氏、陈学用、朱氏、陈万顺、王天□、张国义、陈明厚、如﹖智,以上各布施□。……银三分,……施米四袋,……米一袋,刘恩施银三分,妙法施米二袋,妙□施米六袋,杨忠施银五分,刘应全米一袋,吴芨﹖施银五分。重修所﹖门工价于后:石灰砖瓦价银四十五两,添粧天王殿内工价颜料二十八两,粧修观音殿内工价料费十六两,粧修地藏殿内工价料费十三两,文殊、普贤二閤外添工银十两,关王、二郎殿内工价□□四两八钱。油匠……泥匠……木匠……造碑……□张……请金……”其左侧文字如下:“□□陈氏施银二刃,张麟施银一钱,武魁韩氏银二刃,□□官施银一刃,武继科马氏银三刃,张□财施银一刃,李尧广施银五□,李尧祚施银五刃,王习施银五刃,史公施银一刃,宋希蒙施银五刃,刘可林施银一刃,□孟□、魏鸣□、李蕙、□德、王大宝”。

②此钟,今存。其铭文,以《云冈金石录》为底本,略有改动。钟底环铭八卦:“坎、艮、巽、兑、震、坤、乾、离。”

1870年庚午(清同治九年)

【横额】善与人同①

【碑文】盖闻修作之事,莫为之前;□□□□,莫为之后。……」于是合会□议,动作□□□庙宇、钟楼、山门、戏台、社房等项,□□作人口姓……」一□□日成之,特将善□□士女,按地亩股分、公□施钱人□□列于后……」左云县生员□□□□□□撰併书,石头村李□□□敬□

□□」大佛寺,施□……」□□,施大钱壹拾千文;」□□营,□钱……」□喜,施大钱□千文;」鄷□,施钱壹拾三千三百文;」□□□,施钱壹拾三千二百文;」□□□,施钱一拾千零八百六十四文;」玉明珠,施钱一拾千零一百零八文;」王天成,施钱九千八百二十八文;」邓温,施钱九千四百九十二文;」邓宣,施钱九千零七十二文;」柴全,施钱八千九百六十文;」王天才,施钱八千六百五十二文;」孙有成,施钱七千五百零四文;」邢万库,施钱七千八百一十二文;」陈富,施钱七千八百六十八文;」王相,施钱七千六百一十二文;」张永福,施钱六千□百五十六文;」□选,施钱五千四百八十八文;」鄷林,施钱五千一百五十二文;」陈国兆,施钱四千五百九十二文;」马德富,施钱四千五百零八文;」柴楫,施钱四千三百六十八文;」王陞,施钱四千一百一十六文;」刘福龙,施钱四千二百五十六文;」张明富,施钱四千二百二十八文;」鄷连,施钱四千一百十六文;」……」……」……」……」……」大清同治□□,□次庚午仲秋……

①此砂岩单面镌文大碑,日本《云冈金石录》未载。原先盖在中部窟前排水沟上。2002年秋,本所老职工王恒庆向我说起,遂差人掘出。文多漫泐。

1873年癸酉(清同治十二年)

【纵额】同归

【碑文】《重修庙宇碑记》:①

从来事有所创,必有所因。创与因,固相须而成者也。若我云冈堡,旧有」大佛寺,前人创之,前人未始不因之。但世远年久,风雨剥落,不无倾圯。僧等不忍坐视,虔心募化整修,奈工程浩大,仅建山门三间、钟鼓楼两座,其余不能灿然可观。除」募化来往官长及四方善士、蒙古仁人外,又向归化城募化。直隶营防游击张大人士林,因同治九年歇宿于寺,固深悉佛像之尊严,神灵之感应,庙貌」之巍峨,此固天下最胜境,亦西来第一峰也。言及于此,愿为领袖,向刘大人呈明其情,同恳请将军、道台,共成胜举。募化该处各署官长及本营官勇,」无不乐捐,助银若干。于是遂为鸠工之兴,以壮鹫岭之观。废者修之,坠者举之;金装佛像,丹雘东楼,以迄过殿,无不焕然一新。今将勒石,所有佈施姓名,开」列于左,以垂不朽云尔。是为序。甘肃省平凉府固原州儒学廪膳生员、伟堂徐成烈,沐手拜撰并书。

简放提督、统领直绥两营马队御勇巴图鲁刘,助银壹百两;」钦加布政使衔、山西归绥兵备道国,助银壹百两;」遇缺即补府正堂、归化城蒙古民事府庚,助银伍拾两;」道衔、遇缺即选知府、萨拉齐同知文,助银伍拾两;」候选知府、升补丰镇托克托城理事同知、通判玉,助银叁拾两;」知府衔、候补直隶州知州、署清水河理事通判吉,助银拾两;」副将衔、直隶即补游府张,助银壹拾两;」游击衔、直隶即补都阃府张,兼协理募化人,助银贰拾两;」记名总镇都督府协勇巴图鲁张,助银贰拾两;」协镇衔、直隶即补参府、管带绥字左营刘,助银贰拾两;」管带绥字右营、协镇衔、直隶即补游府刘,助银贰拾两。」协镇衔、直隶儘先参府马,助银贰拾两;」管带左翼水师、补用协镇都督府韩,助银贰拾两;」管带右翼水师、补用游府荣,助银贰拾两;」世职骑都尉、和林格尔蒙古民事府惠,助银壹拾两;」候选盐运、同绥远城理事府觉罗清,助银壹拾两;」协镇衔、直隶儘先参府冉,助银壹拾两;」山东儘先补用都阃府翟,助银壹拾两;」帮带绥字左营、儘先补用游击陈,助银壹拾两;」帮带绥字右营、即选知县郑,助银壹拾两;」帮带绥字左营、蓝翎知州陈,助银壹拾两;」帮带绥字右营、直隶补用协镇都督府萧,助银陆两。

绥字右营五哨弁勇等,助银贰拾五两;」左翼水师十五哨官等,助银贰拾五两;」右翼水师十五哨官等,助银贰拾五两;」直字前营哨官等,助银贰拾五两;」直字后营哨官等,助银贰拾五两;」绥字左营五哨弁勇等,助银贰拾五两。」归化城十五社,助银贰伯两。」铁笔匠人南同川、张承福刻。」经理住持僧通喜,徒侄、徒弟心明、心锐、心如、心良、心禄,徒孙源麟、源绪、源和。」大清同治拾贰年,岁在昭阳作噩,日躔析木之次,谷旦立。

【碑阴纵额】万」善②

【碑阴文】大佛寺乃子出家僧通喜,自幼寄住崞阳庄香火庙。设立农商,多年勤俭,自置到崞阳庄肥田四顷三十五亩,又置到铺院四所,其买价大钱贰千五百千文。今情愿入于」大佛寺,以作历年香火之资。诚恐后辈子徒荡产废业、变卖田产铺院者,不得私卖;本村外乡农商人等,亦不得私买窝买。如有强买强卖者,不论远近法卷、本村寺主,皆可」禀官追究,仍归本寺,为永远香火之费。诚恐日后无凭,今将立碑为证。同治六年,修盖正禅房三间,陈设俱全,共花费钱三百千文。十一年,开除本寺新旧,该外借贷货」帳,共大钱六百五十千文。十二年,庙前安设园灌一所,花费大钱壹百五十千文,作为住持永远养膳。

钦差、督理杀虎口税务嘉,助银贰拾两;」钦差、杀虎口监督税务锺,助银贰拾两;」广东提督军门府张,助银壹拾两;」署理左云县知县、正堂荣,助银壹拾两;」大同右营游击还,施钱八千文;」关东城得府朝阳县任氏、③」京喇吗,各施大尖牛四条,施乳牛三条,施棉羊九只。」迎春沟货房、义春源众字号,共施钱叁拾千文;」白垛村耆宾高凌云,施钱叁千文;」崞邑贡生蔚迎春,施钱五千文;」太谷县候选清军府郝建三,施钱叁千文;」大同天元永,施钱拾千文;」崞阳庄宗止麟,施钱叁千文;」大同恒兴馆,施钱贰拾千文;」马成林,施银贰两;」乱家觜德义魁,施钱叁千文。

①此碑文,以日本《云冈金石录》第六洞佛阁外东侧《重修庙宇碑记》为底本,核对原碑,略有更正。

②碑阴额,《云冈金石录》误作“百世”。

③城得,即“承德”之讹。

1876年丙子(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二年):

【横额】【蒙文一行】①

【蒙文碑文】

【碑文】左云县猪儿窊村谭立章敬书人。」关东朝阳县京喇嗎徒弟卑北令。」住持僧师傅、师叔心锐、心如、心明、心禄,徒侄、徒弟源和、源续、源麟、源法。」大清光绪贰年八月贰十七日谷旦吉立。

【碑阴横额】万」古」流」芳

【碑阴文】各处宝号募化,重修云岗堡」大佛寺前殿遗址,更建左右禅室,次第仍补修层楼,土木陶绘。屡年,虽系重修工竣,僧以家居老,不敢稍有懈怠,致废前人创始之巍焕。因﹖以专请四乡庙主,选择」仁人长者,乐善不倦。况乃西来为第一名山,贵宦行台每虔心瞻拜,芘荫无边。历有年所,风雨剥蚀,迄今佛像通身披金,五丈有零,更建二层殿前」东西禅室。因现前募化无多,功程甚大,伏祈各处行户、仁人长者,多废金银,动若雷鸣,指日可及。即虑始维艰,而图终良易?庶几人佛以襄胜举,落成」后,勒石以记。其词曰:庙辉煌兮著灵光,佛赫奕兮庇四拜,游人赏兮福穰穰,台歌舞兮乐洋洋。

大同」钱行,施大钱叁拾千文;」店行,施大钱叁拾千文;」油行,施大钱贰拾伍千文;」碾行,施大钱壹拾千文;」木店行,施大钱伍千文;」乾菜行,施大钱叁千文;」山货行,施大钱肆千文;」布行,施大钱拾千文;」釭行,施大钱拾千文;」倾鎻银行,施大钱拾壹千文;」恒兴馆,施大钱贰拾千文;」天元号,施大钱拾千文;」赵子直,施大钱贰拾千文;」马永太,施大钱贰拾柒千文;」马秉林,施白银贰刃。

县衙门」宣二爷,施大钱叁千文;」李掌案,施大钱叁千文;」王掌案,施大钱叁千文;」候天的,施大钱贰千文;」米廒,施大钱陆千文;」乔怀玉,施大钱壹千伍百文;」陈典,施大钱壹千伍百文;」李富,施大钱壹千文;」张明,施大钱壹千文;」魏光先,施大钱壹千文;」杨恒富,施大钱壹千文;」荣炳武,施大钱壹千文;」乱家嘴」天﹖成货房,施大钱叁千文;」东仓」豆廒,施大钱贰千文;」白福,施大钱壹千文;」王模,施大钱壹千伍百文;」永合馆,施大钱贰千文;」崞阳庄」铺行,施白银肆拾两;」牛犋社,施白银贰拾两;」蔚州」班春山,施白银壹拾两;」太和庄」阖村,②施白银壹拾两;」如意村」阖村,施白银捌两;

如意村」申光前,施白银叁两;」壹家村」阖村安姓,施白银叁两;」王家窑」聂成、元恒利,各施白银叁两;」王生弼,施白银壹两;」四六奇村」张国正,施白银叁两;」前得滕村」张德金,施白银叁两;」三号阖村、」王鹤令,施白银贰两;」宋长荣,施白银壹两;」火﹖德章,施白银贰两;」宋享太,施白银壹两;」蔚焕章,施白银壹两;」东□号」孙[日+命],施白银壹两五钱;」太平庄」闫永顺,施白银壹两;」王恒如,施白银贰两;」于耀,施白银贰两;」刘瑛,施白银壹两;」刘定国,施白银壹两;」张士达,施白银壹两;」张恒玉,施白银壹两;」王连,施大钱伍百文;」孙禄,施白银叁两;」北隆太村边维汗,施白银叁两。

①此碑文,以日本《云冈金石录》第六洞佛阁外西侧《蒙文碑》为底本,核对原碑,稍有更正。

②“阖”,原碑俱误作“閣”。

是年六月,大同县龙王庙敕赐封号“广济”。(《光绪山西通志》卷73《秩祀略》)

1881年辛巳(清光绪七年)

余卜颐《寒泉灵境》:①

灵根灵窟产灵泉,九曲灵波漾自然。喷浪如游香雪海,寻源疑在大罗天。

千重玉漱玻璃细,一串珠抛玳瑁穿。是色是空无碍相,乘槎吾欲问张仙。(《光绪左云县志》卷10)

①《光绪左云县志》卷4:“余卜颐,陕西兴安府平利县监生,军功保荐知县,光绪四年六月十三日署。”七年,主持修纂完成《左云县志》。

石佛寺,在云冈,又名“佛窑山”。传自后魏拓拔氏时,始于神瑞,终于正光,凡七帝,历百十余年。规制甚宏。原寺十所:一曰同升,二曰灵光,三曰镇国,四曰护国,五曰崇福,六曰童子,七曰能仁,八曰华严,九曰天宫,十曰兜率。其中有元载所造石佛二十龛,石窑千孔,佛像万尊。由隋唐,历宋元,楼阁层凌,树木蓊郁,俨然为一方胜概。今非其旧,只令吊古者登临兴慨耳!迤东数武,有石窦喷泉,清冽可饮,行道多藉焉。题曰“石窟寒泉”,即八景之“寒泉灵境”。康熙三十五年冬,圣驾幸寺,御书匾额“庄严法相”四字。(《光绪左云县志》卷2)

寒泉灵境,在县东云冈,九十里,即石窟寒泉。有窦喷泉,清冽可饮。(《光绪左云县志》卷2)

云岗堡,明设操守,今裁。(《光绪左云县志》卷2)

云冈堡,东至大同,西至高山,各三十里;南北俱村。接火墩八座。新旧二堡:旧设崖下,嘉靖之戊午也。因北面受敌,议移岗上,万历之甲戌也。旧者仍留,以便行旅;新者尚土筑,女墙系包砖,共高三丈五尺,周围一里五分。下有寒泉,皆佛窟,亦灵境也。(《光绪左云县志》卷3)

1891年辛卯(清光绪十七年)

五华洞第一洞内,有民国九年寺僧广玉延请大同举人厉时中先生记“光绪十七年,兴和县王永昌氏出赀购买民院地址,装采五华洞,①并修饰东西两楼,金装大佛全身”一碑,特为完好。王氏甚有功德。然而,诸佛被饰彩绘,大失本真,王氏不能辞其咎。②(厉寿田《云岗石窟寺源流考》)

①白志谦《大同云冈石窟寺记》:“经后世修理,有户牖而无楼观,名五佛洞,俗所称五花洞者是也。在佛籁洞之西院,五窟并列。”

②《郑振铎文博文集·云冈》:“登上了大佛寺的三层高楼,……这洞内几乎全部是彩画过的,有的原来未毁坏的,其真容也被掩却。想来装修不止一次。最后的一次是光绪十七年兴和王氏所修的。他‘购买民院地点,装彩五佛洞,并修饰东西两楼,金装大佛全身。’不能不说与云冈有功,特别是购买民地,保存佛窟的一事。”

1894年甲午(清光绪二十年)

后世补修题记之可考者,止能溯及清朝。……中部第七洞有:①“大清光绪二十年重修,挥画工人天镇县马师传孟秋六月谷旦敬”之文,盖以此洞所施彩画为最晚也。②(周一良《云冈石佛小记》)

①中部第七洞,即今第11窟。

②云冈石窟的明清补塑与彩画,极为粗俗、低劣。原因盖如《乾隆大同府志》卷7《风俗》所云:“其工,皆朴拙,不能为雕华镂刻,故奇技淫巧不鬻于市,木石金锡之属无擅长者。陶埴合沙土为之,制极粗陋,惟画工较多,其他宫室、衣服、器皿才足备而已。

1900年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

八月……辛未,次怀安。壬申,次天镇。诏奕劻还京,会李鸿章议和。癸酉,次阳高。甲戌,次聚乐镇。太监张天顺骚扰驿站,处斩。乙亥,次大同。命刘坤一、张之洞会议和局。以载漪为军机大臣。戊寅,赏随扈王公暨大小臣工津贴银两。己卯,次怀仁。(《清史稿》卷24《德宗纪二》)

【碑文】光绪廿六年冬十月,知大同县事、日照丁惟晋,因公事过」云冈,擥石佛寺之胜,归告其友嵊卞玉书。十有一月甲戌,」玉书招日照许炳祺、牟家荃、丁观详同游,武进屠寄题名,」即墨黄君复刻石。①

①此题记,日本《云冈金石录》名为《光绪二十六年卞玉书等游记》,附刻于第6窟外东侧《重修庙宇碑记》碑阴。

1902年壬寅(清光绪二十八年,日本国明治三十五年)

明治三十五年六月中,余旅行支那,途次山西大同府城西之云冈。观后魏营造之石窟寺,惊其形式与构筑之奇异,诚余旅行亚细亚中之最壮观。①其窟内之状态,今日犹历历在余眼底。当时余之行程,发轫北京而进入山西。窃以为山西大同之地,即后魏之平城,又为辽金之西京,其后魏遗迹,想必湮灭无存,而辽金遗物,或尚有多少可见,足为研究之资。迨行至大同府附近,不图于城西三十里之云冈,望见一丛之石窟寺,就而抚视之,则实为后魏营造之古刹,而一千五百年前之壮观依然保存于今日。其形式结构,与日本之推古式若合符节,且多参以泰西之古色拉结构。一见而知为西域艺术之直系。②(伊东忠太《支那山西云冈石窟寺》)③

①岩崎继生《大同风土记》(侯振彤译):“最早发现此佛教美术一大圣境之石窟寺的专家,是日本建筑界的权威伊东忠太博士。博士从明治三十五年(1902)三月至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前往中国、印度、欧洲进行了研究性的旅行。于明治三十五年六月下旬,偕同横川省三、宇都宫五郎诸氏,从张家口前往大同,沿武周川行三十华里,到达云岗石佛寺。对博士来说,大同石佛寺的发现,完全出于偶然;博士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此地还保存有北魏拓跋氏的遗迹。”木下杢太郎重版《大同石佛寺·附录三》(王雁卿译):“云冈的石窟寺被支那的儒者文人遗忘的时候,明治三十五年(光绪二十八年、西历一九○二年)六月伊东博士偶尔发现,并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其最初发表于《建筑杂志》第百八十九号(明治三十五年九月发行)。”按:是年,伊东忠太于《建筑杂志》189号,发表《云冈旅行记》;并讨论艺术源流于《北清建筑调查报告》。

②伊东忠太佛教艺术东渐系统表:

印度佛教————⊕————————————————————————↓

↓       ↗→葱岭以东西域诸国—————————↓↓

大夏—————→犍驮罗—⊕—————————→于阗——————→后魏——————→推古

↑       ↘→迦湿弥罗————↑                 ↑

萨珊——————⊕————————————————————————↑

③伊东忠太《支那山西云冈石窟寺》,东京《国华》197、198号,1906年10月、11月号发表。其第二章《石窟寺之现状》中,仅将今天云冈中部第5~13及无名窟,列为第一至十窟,加以叙述。

1906年丙午(清光绪三十二年,日本国明治三十九年)

明元帝嗣位,帝始创建石窟寺于云冈。西历四百二十三年,太武帝即位,先灭夏,平北燕,并北凉,逐吐谷浑,破柔然,威震西域。于是乌孙、疏勒、龟兹、悦般、渴盘陀、鄯善、焉耆、车师、粟特、破落那、者舌、契丹、高勾丽等国皆入贡。盖当时西域诸国悉为佛教国,而其佛教艺术之性质,与大月氏之犍驮罗式同,或属于其系统,是当然之理,无足疑也。此佛教诸国争来贡于北魏,可证其以犍驮罗式艺术,输入后魏。①但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诏破坏佛像,坑杀沙门,则石窟寺之营造,亦一时蒙毁坏。西历四百五十三年,文成帝即位,隆兴佛教,石窟寺之工程,亦当再继续。是时,波斯、嚈哒、于阗等来贡,足征萨珊艺术之东渐。献文帝嗣位,屡幸石窟寺。至孝文帝……太和元年,有西天竺之舍卫国来贡,是为印度艺术之输入。(伊东忠太《支那山西云冈石窟寺》)

①木下杢太郎重版《大同石佛寺·附录三》:“关于大同石佛的雕刻样式与传统,现在诸家的见解很难一致。继伊东博士的犍陀罗起源说之后,又有笈多起源说,目前尚未定论。所以,在博士最初论断的基础上,今天的研究者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考究。”

伊东博士抱着在大同探访辽金遗迹之目的而来,却意外地有了大发现,这使他欢欣雀跃不已。博士的调查报告,①在明治三十九年度(1906年)的《建筑学杂志》及《国华之志》上发表,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兴趣与注意。②(岩崎继生《大同风土记》,侯振彤译,载1987年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山西历史辑览》)

①伊东忠太著《支那山西云冈石窟寺》,后由国人黄孝可将此文译作《支那山西云冈石窟寺》,与陈垣《大同武周山石窟寺》合出一书。

②长广敏雄《云冈日记》(王雁卿译):“东大建筑学教研室的伊东忠太、关野贞等教授,大约在明治三十五年后,在采访中国的旅途中,对云冈和龙门的大石窟群进行摄影照像和测量,并在学术界作了介绍,特别是伊东教授在明治三十五年去云冈探访,发出感叹:‘那种形式方法和我们所谓的推古式完全一致。’水野、长广在研究所把大先辈们摄影的大多数照片收藏起来做为基础重新讨论,但东大的大先辈们的调查是简略的,总觉得没有抓住本质。”

1907年丁未(光绪三十三年,日本国明治四十年)

继伊东博士之后,一九零七年法国著名的研究东方的学者夏文努氏,收集云岗石佛寺及龙门石佛寺的建筑与雕刻的照片和图录,著成《华北考古学使命记》一书,①大同云岗石佛寺于是开始成为国内外学者及美术家的一大巡礼地。②(岩崎继生《大同风土记》)

①丁明夷《云冈石窟研究五十年》:“法国沙畹在《北中国考古图录》卷二(公元1909~1915年)中,最早发表一批云冈照片,向世人披露了云冈风貌。”按:该书图版200~277,为云冈石窟照片78幅。木下杢太郎重版《大同石佛寺·附录三》讲:“沙畹(1865——1918)27岁时,任法兰西学院汉文教授,……在支那的考古学方面,1893年研究汉画像石,1902年去龙门,1907年到云冈石窟考察。其结果收集于上述二部大写真集中。不仅在欧洲学术界,在我国也是因此书才开始知道不少北魏造像的事。”

②姜亮夫《莫高窟年表》:“关于云冈形制内容研究,以法儒沙畹最早而最详确。解说图释,均极允当,且以此而云冈之名,震耀于世,因以启帝国主义者盗窃割裂之机。石鼓、寒泉、灵岩、万佛诸洞,被毁最甚云。”

1908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日本国明治四十一年)

石窟寺东方洞窟中,最应该看的是抄纸场里的一大洞内的巨大端严微妙的本尊、胁侍三体像,洞前对立着二座石塔原雕。在此东方,还有中央残雕塔形的二个大洞,相当有意思。又在西方有颇多的洞窟,其一半露出崖头,一半被民家占据。这里有各种有趣的大像、建筑造型等,仔细研究其诸洞诸佛,可以明了日本本邦艺术的渊源,实在是有无限的趣味。即使不是专家,只是出门到大同的人,一定要用一天的时间看看这座绝好的大遗物,肯定会有收获。在我滞留此地时,①前往蒙古探险的理学士出口雄三君、理科大学学生丰原信一郎,以及上海同文书院的学生六人也顺道来访,不时发出赞叹的声音。(木下杢太郎重版《大同石佛寺·附录三》引塚本靖《清国内地旅行谈》或《续清国内地地旅行谈》)

①木下杢太郎讲:塚本博士明治四十一年曾住在云冈。而在他旅行开始时,与关野贞博士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