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云冈2021:“重塑”元年
创建时间:2022.02.22

  


2月19日,一场春雪后,大同依稀变成平城模样。
  雪中云冈,真容巨壮,一派北魏气象。
  却分明不是北魏。不过,在北魏以降1500余年间的云冈石窟史上,“2月19日”,是无数时间节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2022年2月19日,是云冈研究院成立一周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让我们走进云冈,看看过去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
  A 这一年,是云冈强基固本之年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作出重要指示: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8个月后的2021年2月5日,经山西省委同意,云冈研究院“升格”,明确为省政府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归口省文物局管理,大同市政府负责日常管理。
  2021年2月19日,云冈研究院正式挂牌。
  杭侃,云冈研究院首任院长。挂牌之前的2月11日,他作为专家,刚刚在牛年春晚的太原天龙山佛首回归节目中亮相并点评。“这一年里,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科研立院’,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再到山西大学副校长,直至云冈研究院院长,作为“外来者”,杭侃“科研立院”给云冈带来的“新”,显而易见。
  他所坚持的学术和科研为先,其来有自。杭侃的老师,是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石窟寺考古的奠基人宿白先生,曾发现对云冈研究有巨大意义的“金碑”,并数次到云冈考古。“科研立院”,首先在科研和保护项目增量的变化上。在云冈的争取和各方支持下,文保项目储备厚度增加:制定《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工作“十四五”规划》,稳步开展洞窟修复项目,同时向国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申报文物保护项目20余个,内容涵盖危岩体修复、洞窟加固、文物数字化、山顶考古遗迹保护展示等……
  同时,扎实推进各类保护工程13项。其中抢险加固工程、彩塑壁画保护修复服务项目各2项,日常养护项目3项,数字化保护展示项目6项。这些保护工程,阻止了文物险情的进一步发展,让云冈文物得以“延年益寿”。
  立足于“科研立院”的发展目标,云冈研究院2021年先后建成云冈文保中心、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云冈石窟文物安全与监测平台和各类文保实验室,获批“石质文物保护与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院士科技创新中心”“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目前正在争取成为国家级石窟寺区域保护研究中心。
  同时,持续推进云冈数字化建设。先后实施完成云冈石窟第11窟、第19窟数字化保护项目2个数字化项目,永乐宫壁画数字化展示项目,完成云冈石窟典型洞窟数字化建模与三维信息系统构建项目(第13窟)、罗汉堂及94块残件的数字化采集。按照山西省文物局统一部署,完成大同、朔州、吕梁、忻州4个市共计109处石窟造像和摩崖石刻的田野调查工作,协助完成“山西省北部石窟寺调查”,完成百余处石窟文物数字摄影与考古绘图工作。为进一步推动科研工作,云冈研究院还拟申报国家级科研单位,目前已通过省科技厅审核。“2021年开展的科研项目,数量创历年之最。”云冈研究院研究员王雁卿说。
  2021年12月14日,两个会同时在云冈研究院举行,作为院长的杭侃,显得异常忙碌,不时在两个会之间“穿梭”着。
  这两个会,一个是纪念云冈石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周年座谈会,一个是由云冈研究院、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及北京大学宗教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山西石窟考古田野工作坊石窟测绘专题研讨会”。因为疫情,测绘专题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虽然座谈会来了很多重要嘉宾,但杭侃对后一个研讨会一点儿都不敢大意。石窟的保护和研究在近几年受到国家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而测绘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相关工作进展的“瓶颈”。他之所以连续组织三届山西石窟考古田野工作坊,针对的都是这类“瓶颈”问题。“这些都是强基固本的工作,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杭侃说。



  B 这一年,是“云冈学”深化之年
  云冈何以成“学”?
  相较于研究经年的“敦煌学”,云冈学的发展,曾经波澜不惊,但从2020年开始,“云冈学”呈现出蓬勃而崭新的面貌。
  之所以成为“学”,在于高起点、跨学科、多方向的研究。目前,石窟本体研究、云冈模式的世界影响、平城佛教思想的特点、平城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体呼应、以及整个北朝石窟造像和佛教思想传播的变化等,都已经被纳入到云冈学研究的核心范畴。“要把政治站位、国家意志、学术视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有大历史、大云冈的文化视野。”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邦维教授在云冈讲学时,这样定位“云冈学”的高度和宽度。
  2021年,云冈研究院继续深化和推进与知名高校的合作,与上海大学合作筹办了“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123期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战略研究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院士论坛”,十多位院士和文保专家为文保科技创新建言献策;举办云冈石窟第6窟数字化座谈会,两院院士李德仁与云冈研究院共同申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初步达成意向;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暨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中心研究项目开题报告会在云冈举行。同期,云冈研究院与上海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石质文物本体风化病害评估系统及保护技术研究》,与太原理工大学联合申报了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专项“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精细探测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承建的石窟寺保护与传承省重点实验室,被省委人才办、省科技厅认定为首批省校合作科研平台示范项目……
  目前,除云冈研究院这一“云冈学”研究重镇外,省内的山西大学、大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省外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都展开了云冈学研究及相关工作,考古学、历史学、哲学、科技史、美术、音乐、旅游、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
  一系列的学术活动渐次展开:2021云冈纹饰学术研讨会、云冈学专家研讨会、丝路沿线石窟寺数字化保护研讨会、中国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研讨会、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2021年度工作会议、数字云冈座谈会……这些学术会议,进一步厘清了云冈石窟保护和科研发展思路,为云冈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是张庆捷在云冈“度过”的第6年。
  这位以研究汉唐考古和北朝史知名的考古学家,曾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所长,主持多项考古发掘,多达三个项目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在国内并不多见。其中,就包括云冈窟顶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发掘。“云冈对此高度重视,这件事也必须在我手里完成。”退休后,家在太原的张庆捷,为整理云冈窟顶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报告,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云冈研究院一间既当工作室又当宿舍的办公室呆着,逢年过节才回太原看看。2021年底,三卷本的《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报告》终于出版,用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的话说,“为云冈学的建设加上了一块大大的金砖。”“金砖”不止这些:《云冈石窟全集》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圣地重新——云冈百年复兴展》《云林寺》等学术专著相继出版;山西省文物局批准立项的《云冈石窟20窟西立佛虚拟复原与利用》等7项课题项目正在实施中;申报的《云冈石窟造像色彩研究与复原》等15个课题获省文物局立项批复,将于2022年实施;研发的《山西省石质文物现状调查与评估管理系统V1.0》获得了软件专著权,为摸清全省石质文物家底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设一门学科,靠人,也需要各种力量的联合。2021年,云冈研究院联合敦煌、龙门、大足在洛阳启动了四大石窟战略合作,签署了合作协议。“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也正式挂牌。云冈还与河南考古院、国文科保等文保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云冈石窟第39窟本体加固试验、1-3窟纳米保护材料试验研究。
  在加快云冈学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云冈研究院可谓不遗余力。以员工自主培训和外出进修相结合,探索引进云冈学研究领军人才,让云冈学研究队伍强大起来。同时有针对性地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来单位讲学,著名佛教考古学家温玉成、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等陆续走进云冈;积极参加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鼓励员工再学习再深造,2021年有1名员工取得山西大学博士学位,4名员工考取山西大学云冈学博士研究生,“这样齐刷刷成批地培养高端人才,在云冈历史上还是没有过的。”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郭静娜说。





  C 这一年,是云冈文化遗产展示利用之年
  在云冈博物馆馆长赵昆雨看来,地处云冈景区一角的云冈博物馆并不在最核心景区内,“但2021年下半年突然就火了,以前游客零散来,现在是持续不断地来。”


  吸引来游客的,是博物馆推出的一个新展览。
  2021年5月11日,《中国与世界》系列展在云冈石窟博物馆开展。当日,恰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一周年。
  这是一个系列特展。“中国”部分,主要围绕云冈石窟1993年和2011年所获的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展开四个主题展览;世界部分,共有三个主题展览,围绕中国参与柬埔寨吴哥窟保护行动、斯瓦特地区的考古发现和万里茶道为主题展开。此外,在云冈美术馆还举办了古代龟兹石窟壁画摄影艺术展。
  整个展览立意之高、内容之博、形式之新,让人眼前一亮。海蓝、橘红、朱紫,三种色调烘托出不同主题,所代表的辽阔与明亮、辉煌与热烈、深沉与厚实,使“云冈”“中国”“世界”相互映照。这个系列特展,入选山西省文物局2021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重点推介项目。
  它明确印证着一个声音:云冈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2021年,云冈研究院还策划了“圣地重新——云冈百年复兴展”,获得国家文物局2021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在洛阳博物馆展出。云冈美术馆相继举办了“九边重镇·大同镇军堡群遗址摄影展”“大境澄明——武大明油画艺术展”等,广受好评。
  云冈石窟开凿1500余年,是中国北方一道山峙渊渟的历史风景。它的形态是固态的,但精神内核永远是活泛灵动的,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也在活化中显现出别样风采。
  2021年4月20日,云冈研究院官微发出的一则公告吸引了外界惊奇的目光。
  公告中,云冈研究院决定从4月30日至8月30日,对搭架进行维护的第38-40窟实行预约开放。在此期间,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文物保护、石窟寺考古、古代建筑、佛教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可以申请参观考察。
  第38-40窟是云冈石窟西区的重要洞窟,其中第38窟距离地面位置较高,窟内造像题材丰富,窟门上方有三百余字的开窟题记,为研究云冈晚期洞窟的珍贵实例;第39窟是西区规模最大的洞窟,内有五层的中心塔柱,民国期间,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曾对第39窟重点考察。但因洞窟地势等原因,云冈之外的研究人员并没有多少机会接近考察。云冈以这种形式,公开向社会免费开放石窟研究资源,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活化文化遗产,致敬先贤,深化云冈学,加强石窟文物保护……对亲自策划这一举措的杭侃来说,活动种种要旨,非止一端。
  一时报名者众。4月30日,首批来自佛教考古、文物保护、敦煌学、佛教艺术等不同研究领域的5名专业人员,在云冈研究院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专家的陪同下,登上脚手架详细考察了第38-40窟。维护期间,共接待4批相关学科研究人员。“实地观察与看文献的感受大为不同,各窟龛的相对位置与关系,以及文物保护的难度,都在实践中更直观地被人感知。云冈研究院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各地的求知者,尤为可贵。这次考察,会是我一个独特而难忘的起点。”学员之一戴恬评价。
  在上海宝龙美术馆举办“大美之颂·云冈石窟的千年记忆与对话”,“梦回云冈”秋冬季时装秀就亮相上海时装周,“秋月禅音:云冈文化音乐会”中秋夜在云冈石窟第12窟前精彩上演……如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各种风格的千年洞窟群,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云冈研究院也展现出一种泱泱气度。
  这种气度,显现在外的是发展的信心和格局。2021年,云冈研究院与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编制的《云冈历史文化长廊旅游总体规划》完成,目前已通过验收。该规划以世界遗产云冈石窟为核心,利用云冈峪东起小站村、西至高山镇沿线的石窟寺、古建筑、城堡、烽燧、墓葬、窑址、近现代煤矿工业遗迹等30余处文物旅游资源,打造连接右玉西口文化、呼市昭君文化的历史文化长廊,进而形成集休闲、观光、研学、康养、运动、吃住娱一体的山西旅游北线核心区,整个规划面积达120平方公里。目前,云冈历史文化长廊建设项目已纳入大同市转型发展重点工程,被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全省第一批服务标准化试点景区。
  采访中,山西晚报记者听到最多的声音是:这是百年甚至千年难遇的“大云冈时代”。云冈石窟的发展及研究之所以具有世界意义,与国家的国际定位与文化复兴紧密相连,前景无限。
  在这种建设大云冈,重塑云冈世界性声音与影响的背景下,云冈自身每一天都在不断“重塑”。
  从这个角度讲,云冈的2021年,可看做“重塑”元年。而这种“重塑”,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都是令人振奋的。

  08-09版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吕国俊

  1.云冈文保中心。
  2.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
  3.第一批观众登上脚手架详细考察了第38-40窟。
  4.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
  5.恢宏的云冈石窟。
  6.“中国与世界”系列特展。
  7.“梦回云冈”秋冬季时装秀亮相上海时装周。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