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与云冈石窟保护利用专访
创建时间:2024.07.13

from clipboard

2008年10月4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第16届大会上通过一项文化遗产指导性文件即《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该宪章继承了《威尼斯宪章》的使命,建立了有效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的专业指导准则。强调“公众交流的重要性是因为它是更大规模保护程序的必要组成部分。”
  该宪章分序言、定义、目标、原则四部分,共4500余字。序言中写到:“在众多保存下来的物质遗存和昔日社会与文明的无形价值的广阔范围中,选择保护什么、如何保护以及如何向公众展示,这些都是遗产阐释的要素。这些要素体现了各代人对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重要的,以及为什么要将过去的物质遗存传承于后世等方面的不同见解。”
  因此,该宪章面对许多文化遗产地阐释工作的巨大发展,高精尖阐释技术的引进,以及宣传和经营文化遗产地而引入的新经济策略带来的新的复杂性,对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与“公众理解”这两个目标提出了核心问题,为遗产“阐释与展示”制定明确的理论依据、标准术语和专业准则。该宪章的目的就是定义“阐释与展示”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遗产保护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增进公众对文化遗产地理解的一些方法。
  该宪章“定义”部分有五条,包括:阐释、展示、阐释设施、遗产地讲解员、文化遗产地。后三条较好理解,这里只列举出前两条定义。“阐释:指一切可能的、旨在提高公众意识、增进公众对文化遗产地理解的活动。这些可包含印刷品和电子出版物、公共讲座、现场及场外设施、教育项目、社区活动,以及对阐释过程本身的持续研究、培训和评估。展示:尤其指在文化遗产地通过对阐释信息的安排、直接的接触,以及展示设施等有计划地传播阐释内容。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传达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板、博物馆展览、精心设计的游览路线、讲座和参观讲解、多媒体应用和网站等。”
  该宪章在“目标”部分中认为,在认识到阐释与展示是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整个过程的组成部分的情况下,无论何种形式和媒介的阐释和展示都应遵循以下七项原则:1:接触渠道和理解;2:信息源;3:重视背景环境和文脉;4:保持真实性;5:可持续性规划;6:关注涵盖与包容面;7:研究、培训和评估的重要性。根据以上七项原则得出该宪章的七项目标,概括地说就是:1.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所需的公众意识及公众参与。2.宣传文化遗产地的意义和内涵。3.保护文化遗产地有形和无形价值。4.通过保护使其达到尊重文化遗产地真实性的目的。5.促进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保护。6.增进文化遗产地阐释的涵盖和包容面。7.指导方针必须符合其社会背景并具可持续性。可以看到,原则和目标似乎有点缠绕不清,目标是原则细化的产物,简单地说,原则是恒久稳定的,而目标是有阶段变化性的。
  我国对文化遗产阐释和展示也有据可循。2021年11月1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的通知,《规划》中“主要任务(五)阐释文化内涵,提升展示利用水平”给出了中国石窟寺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规划指导:“加强对石窟寺历史内涵、文化价值、现实意义的科学解读和阐释,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云展览、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拓展石窟寺展示利用。发挥石窟寺在铸魂育人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一批重点石窟寺相关内容进入中小学教材。加强讲解员、导游能力考核和上岗培训,编制专门培训教材及工作手册,规范讲解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开展重要石窟寺旅游及配套服务设施、解说系统升级改造,提升石窟寺保护利用设施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可以说,这是ICOMOS《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的中国石窟版。
  云冈研究院自2021年2月成立至今近三年半以来,云冈石窟阐释和展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以下列举几个主要方面。
  价值阐释。有关石窟的著作出版作为基础研究成果,是阐释遗产地价值的根本源头。2021年《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报告(3卷本)》出版。2022年《云冈石窟申遗成功20周年纪念文集》(2卷本)出版。2023年《1992—1993年云冈石窟窟前遗址考古发掘报告》(4卷本)出版。2024年《云冈石窟艺术分类全集》(13卷本)递交出版社,即将出版。上述著作连同2019年出版的《云冈石窟全集》(20卷本),涵盖了云冈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共同构筑起云冈学研究的基石,是科学解读和阐释云冈石窟的基本读物。
  展览展示。三年来,云冈展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举办众多展览宣传云冈文化。仅2023年,在苏州、广州、太原、成都、深圳等地博物馆完成了“芥子须弥——云冈特展”等7场外展,在云冈石窟景区云冈美术馆、云冈石窟博物馆等场馆兼开临时展览,完成“鲁迅收藏佛教拓片艺术展”7场临展。2024年上半年,云冈石窟进高校活动已办5场展览。云冈院史馆、石兵美术馆、宿白纪念馆、周总理纪念室等场馆常设展览格调高雅,宣传云冈历史、艺术为主。以上展览均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专家学者与展览主题相关的线上线下学术讲座,既是对展览的解读延伸,也是对云冈文化的传播弘扬。另外,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展示还延伸到正规场馆之外,如云冈研究院保护大楼内的可移动文物修复室、壁画修复室、数字化展示室等工作现场,人们可以近距离了解云冈文物修复的过程,还可以亲自体验一下修复文物的乐趣。展览展示上不断探索新材料、新科技,借助全新的技术手段,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人文与高质量内容的观看方式。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技术,使石窟永续利用。目前,云冈石窟多半洞窟已完成数字化工作,第12窟、第18窟立佛以及部分石窟经典局部3D打印,使千年石窟可以“走出去”。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将更加具有体验感、互动感和科技感。
  主场宣传。云冈研究院官方微信平台成为线上云冈文化宣传的主阵地。2022年,总点击量突破3950万。在迈点研究院2022年MBI大数据监测中,云冈石窟景区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影响力100强”“人文景观类景区品牌影响力10强”等荣誉。同时云冈石窟官微公众号位列山西省文化旅游微信榜单前列,全年新增粉丝40余万。2023年,云冈石窟景区位列全中国5A级景区品牌100强榜单前十名。石窟文化宣传也离不开讲解服务,讲解员是直接面对大众的石窟宣传员。2023年,院内讲解服务达8万批次以上,比前三年总和还多,讲解需求量在云冈石窟特别突出,人们渴望对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了解。2024年“五一”节前,讲解服务处人工讲解员总和达300余位,同时增加千余台自助讲解器,以满足游客对讲解的需求。景区内还有云冈文化元素的多种表演活动,如皮影木偶、西天梵音乐舞等固定节目表演,还有如2023年“又见云冈”大型实景时装秀,云冈东山曼荼罗广场“曼荼罗乐舞季”系列表演等临时演出。
  研学社教。作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基地,从2019年至今组织研学活动近400场,参与人数近2万人。2022年联合大同大学,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方式,举办了“‘2022年云冈文化月’活动”;与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推出“云上龙门·牵手云冈”系列直播活动;与东方甄选举办大型直播活动。在世界读书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纪念性节日,进行了线上专题直播活动;2023年精心组织筹划了16场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来自大同市中小学校的1298名学生及141位老师参与了云冈石窟洞窟实景教学、专题讲座、浮雕翻制、瓦当拓印、模型搭建等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活动。同时开展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全年举办了十场专题学术讲座。2024年5月25日至6月1日科技活动周,邀请大同市中小学生100名参加,较好地体现了文化遗产地的教育基地功能。6月3日至7日,由北大附中国际部主办的“北魏风云·云冈石窟——世界遗产与文物科技保护”研学活动中,21位高中生以“世界遗产审核官”的身份对云冈石窟进行创新性的深度研学,是历次研学活动中主题站位最高的一次。
  “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离不开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阐释和展示,ICOMOS的《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从国际视野为我们提出了这方面的准则,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