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国家社科基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专项“基于数字化基础上的云冈石窟主要洞窟造像尺度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云冈研究院召开
创建时间:2025.03.23

from clipboard

3月23日,国家社科基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专项“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云冈石窟主要洞窟造像尺度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云冈研究院召开。会议由云冈研究院、云冈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云冈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闫丁主持会议。

from clipboard

会议共邀请了九位专家参与论证,包括: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王军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永昕群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剑葳副教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刁常宇副教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石窟寺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夏立栋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苏祺副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吕宁副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刘家瑛副教授。 

项目首席专家、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from clipboard

杭侃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基于数字化基础上的云冈石窟主要洞窟造像尺度研究”项目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内容与方法、创新点与预期成果、工作计划与团队分工等情况。他指出,云冈石窟的数字化测绘工作已覆盖三分之二洞窟,数据采集精度达0.03毫米,目前利用三维建模与人工智能技术对造像尺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然而,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构建精确比例关系,仍是当前研究的核心挑战。传统测绘方法虽能满足类型学对比需求,但三维信息的缺失限制了研究的深度。本项目设立了六个子课题,研究涵盖传统测绘条件下对云冈石窟造像尺度研究、云冈研究院的数字化基础、云冈早、中、晚期洞窟的造像尺度分析、及“云冈模式”传播路径探索等。希望传统考古学在现代技术加持下,能够推动研究范式变革,有效揭示“云冈模式”对中国北方佛教艺术的深远影响。同时也期待与各位专家共同努力,取得突破性成果!

from clipboard

随后,六位子课题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李若水分别对各子课题的研究目标、理论路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框架和成果展望,以及项目与云冈建筑尺度分析和复原等关联问题进行了介绍,并从不同学科、不同视野对项目予以研析。

在听取汇报后,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基于数字化基础上的云冈石窟主要洞窟造像尺度研究”项目的重大意义,对项目的开拓性和创新性给予了高度评价。经过认真审议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基于数字化基础上的云冈石窟主要洞窟造像尺度研究”目标明确、方法科学、计划可行,同意启动项目的研究工作。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