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太和七年邑义信士女等五十四人造像记》
创建时间:2021.02.08

年代:483年(北魏太和七年)

位置:第11窟东壁上层

尺寸:宽78厘米,高37厘米

录文: 

邑师道育、」文殊师利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邑师普明、」邑师昙秀、」邑师法宗。

太和七年,岁在癸亥,八月卅日,邑义」信士女等五十四人,自惟往因不积,生在」末代,甘寝昏境,靡由自觉。微善所钟,遭」值圣主,道教天下,绍隆三宝,慈被十方,」泽流无外。乃使苌夜改昏,久寝斯悟。弟」子等得蒙法润,信心开敷,意欲仰詶洪」泽,莫能从遂。是以共相劝合,为国兴」福,敬造石庿形像九十五区及诸菩萨。」愿以此福,上为」皇帝陛下、太皇太后、皇子,德合乾坤,」威踰转轮;神被四天,国祚永康;十方归」伏,光扬三宝,亿劫不隧。又愿义诸人、」命过诸师、七世父母、内外亲族,神栖高境,」安养光接;托育宝花,永辞秽质;证」悟无生,位超群首。若生人天,百味天衣,」随意飡服;若有宿殃,堕洛三途,长」辞八难,永与苦别。又愿同邑诸人,从」今已往,道心日隆,戒行清洁,明鉴」实相,晕扬慧日。使四流顷竭,道风」堂扇;使慢山崩颓,生死永毕。佛性明」显,登阶住地,未成佛间。愿生生之处,」常为法善知识,以法相亲,进止俱逰。」形容影响,常行大士,八万诸行,化度」一切,同等正觉,逮及累劫先师七世父。


附注: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早、字数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块造像题记。题记体现了三个层次的愿望:一是“为国兴福”,祈愿国祚永康,十方归伏。二是“愿义诸人”位超群首,永与苦别。三是“愿同邑诸人”常为法善知识,常行大士之事,福报永世。题记与所造龛像符契相和。所造”九十五区”像是指供养群上方造像,其中千佛88身(有2身毁),4佛(二佛对坐、两单坐),3身菩萨(一交脚二供养菩萨)。“诸菩萨”是指并排而坐的文殊、势志、观音三菩萨。“信士女等五十四人”形象是题记和菩萨两侧的世俗供养人造像,其中右侧36身女性供养人(2名邑师不计),左侧18身男性供养人(有2身毁,4名邑师不计)。此记对研究北魏平城地区佛事活动有着重要价值,被看做是云冈皇家石窟北魏太和七年(483)向民间开放造窟的标志,第11窟内众多的无统一布局的龛像证明了这一推测。另外,此题记是中国石窟现存最早的北魏造像题记,也是中期魏碑的重要遗存,记中有约40多个碑别字,是研究魏书别字书体的稀有参考资料。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