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昙曜

昙曜,生卒年代不详,西域人,少年出家。北魏时著名高僧,《高僧传》、《续高僧传》、《魏书·释老志》中均有记载。早年在凉州弘法,以禅业见称,被太傅张潭拜这师礼。439年,北魏灭北凉。“太延中,凉州平,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俱东,像都弥增矣”。昙曜随着大批移民来到北魏首都平城(即北魏都城,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与其他高僧一道将凉州佛教带入平城,对平城地区的佛教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昙曜有操尚,又为恭宗所知礼,成为恭宗的座上客。

太平真君七年(446)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沙门无少长悉坑之”、“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矣”。昙曜“誓欲守死,恭宗亲加劝喻,至于再三,不得已,乃止。密持法服器物,不暂离身,闻者叹重之”。灭法期间,昙曜密持法服避至中山。“复法之明年”,昙曜自中山被命返回平城,“帝后奉以师礼”。昙曜由中山赴平城的首要任务是营建云冈石窟,“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昙曜主持开凿的云冈石窟编号的第16至20窟,就是在昙曜和尚亲自主持下开凿的,故俗称为“昙曜五窟”,是昙曜一生中最辉煌的业绩,展示了他过人的胆识与杰出的才华。昙曜是云冈石窟开凿的第一人,用毕生的精力与才华为我们铸造了这一世界遗产名录。

昙曜在佛教史上的的另一贡献是创建了寺院管理制度。随着佛教的传入,汉代的最高统治者即开始对寺院及僧人进行管理,并逐渐形成管理体系。昙曜是这一体系完备的集大成者。公元460年,昙曜继任沙门统,并改称道人统。为了管理日益庞大的僧人队伍和数量众多的寺院,昙曜创建了寺院经济制度。“昙曜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祗户’,粟为‘僧祗粟’,至于岁俭,赈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高宗并许之。于是僧祗户、粟及寺户遍于州镇矣”。这样以来,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寺院经济迅速膨胀起来,从而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从客观上保证了寺院的发展。

昙曜的另一贡献是主持了北魏复法后的译经活动。《魏书·释老志》“昙曜又与天竺沙门常那邪舍等,译出新经十四部”。《续高僧传》“曜慨前陵废,欣今重复,故于北台石窟,集诸德僧,对天竺沙门,译《付法藏传》并《净土经》,流通后贤,意存无绝”。昙曜的译经工作亦是云冈石窟的一项重要佛事活动,其影响是深远的。

昙曜任道人统达30余年,一直从事造像、译经和寺院管理,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圆寂。昙曜不仅是云冈石窟开凿的创始人,也是北魏寺院经济制度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同时又是北魏著名的佛经翻译者和佛学大师,对中国历史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事业的贡献是永垂不朽的。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