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倾心文化研究 树立治学榜样
创建时间:2020.11.10

为了纪念赵一德的品行学识、研究成果和不朽贡献,由云冈石窟研究院编辑出版,院长张焯主编、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天睿统筹的《赵一德先生八十诞辰纪念文集》于今年10月出版。书中介绍了赵一德先生的生平及主要著述,节选了几篇有关云冈石窟的经典论著,刊登了先生生前颇具价值的未刊稿,收录了至亲好友的纪念文章。纪念集从多个侧面记录了赵一德先生那种开拓者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功不可没的榜样力量,同时也希望他这些优良的品德,能通过书籍的记载形式,世代传颂。同时,大同日报也在10月27日特出纪念赵一德专题一版,以表达对赵先生的崇敬哀思之情。

赵一德(懿德)(1933-2007),山西省大同市人。早年曾师从大同著名人士兰效汤先生习国学,后就读于大同一中,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系,后因国家高校院系调整,转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1954年毕业,一生从事经济工作。业余及退休后,倾心于历史、古代民族、石窟文化、地方史等研究,并对碑文考证、书画考证、古籍善本书鉴定均有一定研究。曾担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大同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组组长。创办《北朝研究》杂志并担任主编。参与“七五”国家课题《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编撰,任副主编。主要著作有《云冈石窟文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话说云冈石窟》、《大同华严寺史话》、《漫话大同》、《大同善化寺史话》、《话说焦山石窟寺》、《北魏平城名堂论考》、《晖福寺考证》等专著。晚年致力于《魏书•释老志》疏议,遗憾的是只完成约1/3。

早在1987年,赵一德主持举办了首届中国北朝史学术研讨会,唤醒了我市的历史文化意识与民间学术氛围的形成。他凭借扎实的古文功底、渊博的文史知识,从研究平城、北朝等课题中,寻找观点、角度,提出方法、构想,开启了大同这座被忽视已久的文物宝库的研究价值,也为后来学术后备队伍的培养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谈到赵一德在研究云冈石窟方面的渊源与贡献,更是功不可没。他的学术论著《云冈石窟文化》,长达30余万字。书中分8章34节,从论述云冈石窟文化的内涵入手,品评了云冈石窟的文化价值,导出了云冈石窟的历史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以及云冈石窟的文化外延,云冈石窟文化与中国诸石窟的比较和影响等,是迄今为止,从多视角、多层面全面剖析云冈石窟的一本好书。它的问世,标志着云冈学研究领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文章《云冈石窟的文化价值》一文中,从“文化”这个大视角、大背景下鸟瞰云冈石窟,分门别类地剖析其作为世界性的一大文化宝库,它的文化价值;作为世界性的一大艺术宝库,它的艺术价值;作为北魏王朝的历史博物馆,它的历史价值;作为佛教一大名胜,它的宗教价值;作为旅游观赏的古迹,它的美学价值等。在他看来,石窟文化是属于精神领域的文化,它标示着一代一地一族人的意识形态与宗教观念,也表现着全部的文化水准。云冈石窟这种具有大规模、大气派,风格鲜明的雕琢艺术殿堂,其价值归纳起来,不仅在文化价值上有一定的份量,在此外的历史、考古、宗教、艺术、美学等诸方面,也有相当的价值,而无论云冈石窟的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宗教价值、艺术价值、美学价值,都从一个侧面表现着它的文化价值。最后,对于云冈石窟的文化价值,赵先生以一言以蔽之:它是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一种精神文明的财富,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这些问题在此之前尚未充分论述,他的研究对云冈文化的发展壮大具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筹划了近一年的纪念赵一德先生八十周年诞辰座谈会,也于10月5日上午在云冈石窟研究院多功能厅召开。座谈会上,市委宣传部、文物局、旅游局有关领导,大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朋友等齐聚一堂,共同怀念这位为大同和云冈学术研究做出过杰出贡献的里程碑式人物。座谈会上,姚斌、韩府、曹杰、宋杰、辛长青等现已在不同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曾是先生的学生、挚友,也曾从先生的言谈或书籍上获得过教诲,他们有的敬重先生的才学,有的仰慕先生的人品,有的感恩先生的栽培,有的赞叹先生对历史文化研究的执着……大家都在或永被世人铭记的丰功伟绩,或平凡之中见真情的小事里,表达了对这位已故学者的深深怀念。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