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专家学者共论《云冈纹饰全集》(上)
创建时间:2021.05.14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编者按


5月11日,由云冈研究院主办的“2021云冈纹饰学术研讨会”在大同召开。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云冈研究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青岛出版集团等院校、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云冈纹饰全集》编绘工作,对云冈纹饰蕴含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基因、云冈纹饰形制与色彩、云冈纹饰与石窟寺建筑、云冈纹饰与佛教文化传播、云冈纹饰审美与世界其他文明纹饰的比较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从本期起,《大同日报·走进云冈》专刊陆续刊发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与读者共享,敬请关注。

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

云冈石窟内涵丰富,可以做研究的内容很多。如同云冈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一样,云冈的纹样同样在中国纹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两汉的云气纹,到南北朝的忍冬纹,纹饰在南北朝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可以说在纹饰上也清晰地体现出中外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丰富内容。

纹样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它与当今社会的联系。许多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都会找古代纹样做参考。因此,我们的研究也有古为今用的价值。相信《云冈纹饰全集》的出版,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云冈研究院将给大家搭建好这个平台,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云冈、研究云冈。

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张焯

云冈和中国的其他石窟不一样,三大石窟中的云冈是皇家工程,龙门是半皇家工程,敦煌是民间工程。云冈石窟里雕刻了大量具有异域风情的形象,以及来自希腊、罗马、印度的建筑纹样。云冈研究院要深入挖掘东西方文化交流交往过程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年前,潘院长到云冈,在交谈中,潘院长很敏锐地感觉到云冈的装饰图案的重要性,并且提出要为云冈做一套大书。在大同的短短两天时间里,潘院长还为云冈学的发展亲笔撰写了一个整体想法建议,把云冈学的发展思路理清了,我看了以后非常感动。离开云冈不久,潘院长就迅速组建绘制和编辑团队,着手云冈纹样的研究工作。而后召开了山东工艺美院、云冈研究院、青岛出版集团三方的会议,正式把协议签下来,决定三方出版《云冈纹饰全集》这套大书。

云冈学是博大的体系,内容包括很多方面。而百年以来的云冈研究走到今天,可以说历尽艰辛。1902年日本的建筑学博士伊东忠太走进云冈,然后法国的沙畹向世界推出云冈。首先是日本的学者对云冈进行研究,特别是京都大学的一个考察队,陆陆续续七年时间,每年来两三个月做云冈研究,在当时日本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推出了16卷32本大书《云冈石窟》,成为云冈研究当时的高峰。云冈研究从这个时候逐渐兴起。中国的学者,像陈垣先生,特别是梁思成先生,也展开了对云冈的研究。梁思成先生1933年与林徽因等考察山西的古建筑时来到云冈,在梁先生的云冈专文中,特别提出一个问题,即云冈的装饰图案问题。他说,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主要是动物,唐代以后,中国美术的整体规模基本具备,来自西方的大量的图案、特别是花草图案,最早大规模体现的就是在云冈。梁先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西来的花草图案装饰纹样,怎样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相结合?因此,今天我们做的这个《云冈纹饰全集》,是一个大工程,是云冈学研究的难点问题。

云冈的研究和其他石窟有所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它是皇家工程,当年开凿的时候并不允许老百姓大量参与,也不允许老百姓给自己留题记。像敦煌、龙门,这样的题记是大量的,所以他们研究时资料相比云冈就全面一些。云冈就像一个无字的丰碑,一个伟大的艺术宝库,但是缺少文字记载。云冈的记载是北京大学宿白教授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整理北大图书的时候,发现了一块金代的碑刻,碑文也是对云冈的研究作品。北魏开凿云冈后,刻了一块大碑,但是在金代这块碑已经没有了。所以金代的这个大碑是对云冈历史的追问,是补云冈历史之缺。幸亏宿先生把这个碑文找了出来,推动了云冈学的进步。

这些年我们对云冈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走向全面、走向完整,从几乎是空白状态变得逐渐丰富多彩起来,云冈的真实面容变得逐渐清晰起来。我们用了七年时间,与青岛出版社合作,在前年推出了《云冈石窟全集》。这套全集在全面性、系统性、学术性等方面,全面超越了日本那部书。这些基础性的工作,为《云冈纹饰全集》这个攻关项目的进行奠定了基础。但是,这套书的编写、绘制难度极大。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过几位美术工作者做过云冈装饰图案的研究,但往往是浅尝辄止,没有形成系统。因此,我们这次编辑《云冈纹饰全集》,是一个全新的面貌、完整的体系,内容很复杂,既有各种各样图形的样式,也有这些图案分布、布局、组合规律,还有这些纹饰的历史渊源、来自何方等内容,更有这些纹饰上的原始复彩问题。原始色彩从北魏到现在,人们用肉眼几乎已经看不到了,怎样把图案的色彩恢复到北魏状态,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且涉及了北魏时的国家色系色谱问题,已超越了云冈本身。幸亏这几年我们逐步对这些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研究的新成果。希望这些新成果能够体现在这套大著作上。

我相信,有山东工艺美院、青岛出版集团和云冈研究院三家精诚团结,各司其职,联合攻关,特别是有来自国内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有能力、有把握编好这套大书,结出丰硕的成果。

青岛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青岛城市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为达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也是我们当代出版界、学术界、文化界共同的使命和责任。2019年,青岛出版集团与云冈研究院历时7年打造了《云冈石窟全集》,曾经在北京大学召开了一次出版座谈会。在那次会议上,得到了文化界、学术界、出版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那套书入选了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计划,获得了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为国家保存了一份迄今最完整、最权威的库藏资料,标志着云冈学研究达到了新水平、新高度、新境界。

今天,在云冈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能够把《云冈纹饰全集》示范卷呈现在会场,让大家围绕这套书发表真知灼见,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可以预见,《云冈纹饰全集》这套丛书的出版,必将会成为继《云冈石窟全集》之后,我们国家云冈学研究和建设领域一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出版工程,也必将会成为让云冈文化活起来、动起来、传下去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也必将成为青岛出版集团与国内外一流文化人合作、与一流合作伙伴合作、拓展一流合作生态圈结出的又一丰硕成果。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升华,是我们面对重大时代课题考验和崇高时代责任时,作为当代文化人、出版人、学术界同仁的共同价值对接和职业立场。青岛出版集团作为国有文化企业,就要胸怀远大理想,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致力于满足人民的新期待,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我们将对接更多学术大家、文化大家,整合更多的一流文化资源,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属于我们的新的更大的贡献。

《云冈纹饰全集》总策划、主编、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教授潘鲁生

作为美术领域云冈学研究的成果,《云冈纹饰全集》以云冈纹饰研究的历史存录为宗旨,填补了云冈石窟纹饰造型体系研究的空白,它连接丝绸之路造型艺术文脉,系统梳理了外来文化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轨迹,探讨云冈纹饰的粉本原型,全面研究云冈纹饰的谱系发展规律。编绘《云冈纹饰全集》的目标不仅要对美术研究成果进行视觉转换,提炼民族历史文化基因,还要将纹饰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创设计,融入现实生活。

编绘这本书,首先要用心用情去绘制。出版这套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还要考虑其传播和推广,要建立科学严谨完整的学术体系,把学术成果转化为出版成果,把出版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研究视野和胸怀要开阔,我们的研究思路要开放,把云冈纹饰这个概念做起来。

会议之前,我给东南大学教授、艺术学研究学者张道一打电话咨询,他建议云冈的特殊性和艺术价值要深入挖掘,形成云冈自己的话语体系。要找到云冈纹饰的源流,服务于人民群众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交流,古为今用,让美术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了开放包容体系,云冈石窟艺术是中华民族在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基础上形成的优秀精神文明成果。云冈纹饰依附于造像空间,承载了民众的精神信仰、文化观念与审美意识,其形成与嬗变反映了北魏时期多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与共生的史实,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精神历程,是云冈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冈纹饰全集》执行主编、山东大学教授、博导刘燕

我代表编绘组成员汇报一下《云冈纹饰全集》的编绘情况。整个团队每周一下午在一起交流编汇、文献梳理等问题。接到任务后,2020年6月至8月,我们三次到云冈,当时的张焯院长派了专门的队伍,带领我们到呼和浩特等地考察石雕艺术。《云冈纹饰全集》以建筑空间与纹饰形制为分类依据,分为纹饰概览、佛造像、冠饰佩饰、伎乐飞天、平棊藻井、明窗门楼、龛型装饰、塔柱装饰、佛教故事、边饰等十卷本,系统全面梳理了云冈纹饰的谱系构成和图例方式。

从造像的研究和绘制,到色彩的呈现和组合,凝聚着每一位成员的心血和汗水。我们从民间美术色彩研究入手,梳理对云冈纹饰的认识。我们还学习借鉴梁思成先生和宿白先生的学术成果,深入研究云冈多学科体系。今天是大数据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多,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

我们的工作流程是实地调研、手绘、数字化,每一道工序力求精益求精。我们的成员每天记录每个词条的体会和体验。常沙娜先生特别喜欢这样的工作方法,常先生90岁了,还能给我们审看最细微的绘制图谱,让我们很受感动。

编绘《云冈纹饰全集》给我们的启示,首先是要尊重传统,要深入下去,能够弯下腰做事情。二是要注重德,要在思想上跟首席专家保持完全一致。三是要有恒心,去完善这件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邓福星

听了几位专家的发言,我感到很振奋。云冈石窟的研究要发掘、发扬、继承,增强民族自信心。不仅仅是学术和艺术,更要关注大同的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编绘这套全集,是三个团队在做一件事情。这套全集完全是站在时代的前沿,编制一本大书。这是很了不起的工程,很伟大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家强强联手,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纹饰中国化,包容性很大。这套书是云冈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冈美术学重要的分支。

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导罗世平

我对于纹饰来说是外行,到云冈石窟的次数比较多,主要是围绕造像来看。专门来看纹饰,这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次研讨和学术出版,是云冈站在学术高度来做的,是构建云冈学的重要板块。青岛出版集团出版的《云冈石窟全集》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和云冈石窟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像青岛城市广场3D打印项目,已作为一个文物收藏地,把云冈元素以文化面貌推向公众。

关于《云冈纹饰全集》的出版,我谈四点:一是云冈石窟规格在皇家,它是高规格、高标准的艺术遗存,是当时最高品位、最高标准的艺术存在。二是纹饰在世界,纹饰的源头是世界性的。三是成就在艺术,云冈石窟的雕刻集中了当时最高水平的工匠。四是整理在学术,做好这套书,学术是第一要素。

关于《云冈纹饰全集》,我提几点建议:一是纹饰要作为云冈的独特话语体系来建构,二是要有国际化的眼光和中国化的独特表述。

云冈研究院研究员王恒

此次研讨会我很激动,《云冈纹饰全集》编绘团队很优秀,目前虽然只是做出了一个样本,我觉得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样本。这是一个很好的“鸡蛋”,但是里面还有一些小的“骨头渣”,具体“骨头渣”怎么弄呢?我愿意把我的所有精力贡献给团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贾京生

从染织开始到工艺领域,我主要学习图案这一块,对中国传统图案有所了解。当然中国传统图案也包含着佛教艺术中的图案。

作为佛教纹饰研究这一块,《云冈纹饰全集》落地及时,针对性极强,这个方面在重大项目研究中可以成为楷模。现在,石窟艺术如果不研究的话,随着时间流逝就丢失了,看着颜色一年年的腐蚀变浅,我们这代人再不做就有愧于后人。所以,《云冈纹饰全集》是里程碑性质的工程,功德无量,利在千秋。

我从南艺考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看一看中央美院的历史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历史,上个世纪的老前辈做了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工程。他们对敦煌进行临摹,到新疆去考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在清华美院,我们学习色彩、学习传统图案,临摹老一辈人留下来的印刷的东西。临摹完以后觉得真是好,艺术修养、眼界、功底都有提升。

潘院长这次对云冈纹饰的研究真的是太震撼了。国家重大课题中,史论和理论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多,图案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更多的是拍摄一下印刷出来。现在,把云冈的纹饰画出来,是非常棒的。在古代,文化和纹样是紧密连接的,这是中国自己的语言。浅浮雕变成深浮雕,三维变成二维的,相对来说概念和归纳合理合适即可操作。我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主要是关于少数民族的,文化有点像考古学,有一个地层说,一层层叠压,对于文化来说是很复杂的,一个概念中蕴含着多种意思,一个东西有多个解读,底层说或文化的积累、时空的穿越经常会打架,有时候永远都理不清,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但争议还是会有。火焰图案造型,那图形的力量多么经典啊,我们应尽量追求完美,把这些图案保存下来。我是学图案的,认为这样做很有价值,如果不做的话,文物信息会很快丢失。

我有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参考。第一、样书“总览”中纹类概括部分分得有点重复了;第二、前面的小图标线有点太粗,需要推敲,形态要设计一个非常漂亮的标志,看到这个标志直观地就能想到实物,像山月纹、坐像、立像;第三、图的尺度要根据实物的大小做出调整,要标注尺度,看到图片要能让人想象实物到底有多大;第四、把三维的变成二维的,要考虑线怎么用,我感觉用云线比较好,粗细一样会显得非常精致,而此书中上面和下面的用线粗细不一。我们不能把它从三维变成二维后就降低了经典性,这是我们老祖宗经过代代打磨的造像、代代打磨的纹饰,打磨的最终结果就是经典,如果不调整就很简陋;第五、样书当中有手绘和电脑绘,手绘的东西有手感和人味在其中,看起来特别舒服,电脑绘制的冷冰冰的。但都用手绘显然不现实,那么在电脑绘制中能不能适当模仿手绘的感觉,不要太对称;第六、颜色方面要达到还原难度是极大的,颜色是非常微妙的,尤其是电脑绘制中对于颜色的塑造。对于“还原”这个用词值得推敲。

青岛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刘咏

我们是这套书的出版单位,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家,达不到学术高度。我们合作出版的《云冈纹饰全集》接续了《云冈石窟全集》,这是云冈学的又一个重要项目,必将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学术研究成果。

上午听了专家的建议非常受启发,听了项目团队介绍整体的流程,非常震撼。《云冈纹饰全集》的专业性、学术性、严谨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要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去把握。我们团队从去年六月份到现在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本书的难度在具体的运营和执行,这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从三维转换成二维,把立体的变成平面的,这种简单的转折对我们现在的团队有很大的难度。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作环境或时间会有很好的条件让人们完成手稿,现在的80后,大量的都是用电脑绘制,电脑非常方便,但它是工业化的复制,是没有情感的,没有个体化差异的,这种线的转换就不是简单实线的转换,它是一种有实有虚,像中国书法一样每条线都有非常强的表现力,这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难度就非常大。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