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全国人大代表杭侃:用科技赋能云冈石窟保护
创建时间:2025.03.03

央广网大同3月3日消息(记者张洁 郎麒)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保护工作一直备受关注。去年全国两会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表示,云冈石窟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近日,杭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年,我们与国内多个顶尖专家团队合作,在石窟保护上取得了可喜进展。但文物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文保人员持之以恒的坚守。”

from clipboard

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的云冈石窟,开凿在侏罗纪砂石岩层上,地质情况复杂,遭遇风化、冻融、渗水等多种病害侵袭。多年来,云冈文保工作者围绕这些病害,积极探索解决途径。“目前,云冈石窟的抢险性保护都已结束,我们进入日常维护阶段。但在我看来,日常维护工作更难做。”杭侃说。

据介绍,随着气候变化、游客增多等因素叠加,云冈的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去年两会,我的建议大部分围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和实地调研,我提出在洞窟病害机理的研究和保护材料的研制方面持续加大科技力度。”杭侃说。一年来,杭侃通过对云冈石窟的实地勘察,分析研判石窟病害机理,与国内顶尖团队合作,持续提高石窟保护的科技化水平。

from clipboard

杭侃查看石窟保护情况(央广网发 云冈研究院供图)

针对石窟岩石风化剥落的问题,目前,云冈研究院已和重庆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尝试用微生物对石窟岩体进行加固保护。“要将微生物用在石窟保护中,就需要培育适应大同当地气候的微生物菌群。现在菌群培育环节已取得成功,下一步会将菌群用在洞窟实验中,如果菌群对石窟岩石加固有效,未来就会大面积采用这种方法。”杭侃说。

此外,在石窟保护材料研制、凝结水监测治理等方面,云冈研究院也与各个科研团队展开了一系列合作。科技赋能文物保护,让云冈石窟这座历史瑰宝,持续绽放光彩。


来源:央广网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