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云冈研究院2025年度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创建时间:2025.06.21

from clipboard

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旨在通过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云冈研究院积极响应号召,聚焦文物保护、壁画修复、开凿技术为主题,通过“科技+文保”融合、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新模式,于5月19日至6月20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科普宣传活动,分别为“矢志创新,科技赋能云冈石窟文物保护”、“科技引领云冈石窟壁画保护”、“科普云冈石窟开凿技术,激发当代青少年新活力”以及“守护千年匠心,赓续文脉薪火”四大沉浸式科普活动。线下覆盖大中小学生130余人,线上直播单日点击量近4000人。

揭秘文物保护工作

5月24日,我院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闫宏彬带领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走进云冈文物保护实验室以及第九窟的修复现场,系统讲解了云冈石窟七十年来的保护历程。学生们在修复现场近距离观摩了裂隙封堵、壁画加固等精细工作,了解到修复师针对每处病害独立建档、精准施治的“绣花功夫”等工作内容。通过实地参观和专业讲解,学生们深刻理解了文物保护理念从抢救性向预防性、研究性的转变,直观感受到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魅力。

壁画修复

5月25日,我院资深壁画修复师戴宇翔,带领大同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化身“文物医生”,亲身体验文物修复师的工作。通过专家的深度讲解,学生们深入感受北魏时期壁画的绘画艺术精髓与独特绘画技巧,并在实操环节中沉浸式体验壁画修复的全流程。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答问题,将文物保护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现场实地考察

5月30日,由我院历史与民族融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馆员王雁卿担纲主讲,于云冈第三窟现存遗迹前,结合洞窟形制特征与历史文献记载,系统阐释了 3 号窟的开凿历程。其间通过老照片对比,生动揭示古代工匠采用 “自明窗入窟、自上而下分层取石” 的精湛技艺逻辑,将建筑智慧与历史脉络清晰呈现在学生面前。随后,王老师深情讲述了 1973 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考察云冈石窟的历史往事:面对石窟稳定性与岩体风化的严峻挑战,周总理作出 "三年修好云冈" 的重要指示,直接推动了 "云冈石窟三年保护工程" 的启动。这段历史讲述不仅还原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瞬间,更通过国家领导人对文物保护的前瞻性决策,让学生们深刻理解文物保护工作与中外交流、国家发展的深层关联。

专家讲座

5月19日至6月20日,云冈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文保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在大同师范专科学校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 举办了《云冈石窟的雕刻艺术》和《从抢救到预防:石窟保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两场专家讲座,深度解析其艺术价值与科技保护;选拔培训了22名校园文保讲解员,通过《云冈石窟文物保护科普知识进校园专题展览》,向全校学生介绍云冈石窟历史保护工程与修复技术演变,有效普及了文物保护知识,增强了文化保护意识,培养了一批青年文保力量,并推动了多学科视角下对云冈石窟艺术价值与科技保护成就的深入理解与传播。

from clipboard

本次活动反响热烈,线上线下的双重辐射效应,生动展现了社会公众对“科技+文保”这一主题的浓厚兴趣与积极参与。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科普实践,更在公众心中播撒下守护文明、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种子。有力推动了科技力量与人文精神在文化遗产领域的深度融合,彰显了新时代以科技创新守护民族根脉、激活文明基因、启迪未来创新的深远社会意义。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科技强国注入了来自千年石窟的智慧与活力——守护千年文明薪火,点燃当代创新火种,这正是科技赋能文保最动人的时代回响。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