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佛教考古与石窟寺考古研究专题研修班收获(二)| 佛教考古和石窟寺考古专题研修班半程会体
创建时间:2022.09.21

这两年由于“疫情”的原因,线上各类专业讲座和培训也逐渐多了起来。在这些讲座中我参加涉及石窟寺讲座和培训主要有以下几次:

第一,2019年7月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线上“首届全国石窟寺讲座培训班”,培训时间大概是5天,收获:经过考核,取得25个学时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继续教育证书。

第二,2020~2021年度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中国石窟寺专项调查——江苏石窟寺调查培训班”,培训时间也是5天左右,收获:初步掌握石窟寺调查方法,参加为期3个月的江苏省石窟寺调查苏北组(连云港、淮安、徐州、宿迁)的工作,完成连云港境内一处摩崖造像的调查和一处小石窟寺的调查工作。

第三,2022年度4月~5月由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石窟寺考古系列学术讲座(12讲)”,全程参与。据不完全统计,线上参与人数总计达到578万人/次。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第四次石窟寺培训就这样与我不期而遇了!2022年7月9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官网发布的一则“佛教考古与石窟寺考古研究专题研修班(第二期)”招生简章让我内心激动不已。仔细查看简章的报名要求“本科学历,三年以上工作经历,石窟寺或者摩崖造像和相关性质的文物保护单位”均符合要求。我怀着试一试的想法报了名,直到7月20日收到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录取通知邮件时,我才相信被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录取了,马上和单位领导沟通,同意参加这次培训,使得我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发现,云冈的这次培训班距1988年宿白先生在云冈举办的首届石窟寺人才培训班已经44年之久,恰逢宿白先生百年,我想这也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吧!

自7月26日云冈研究院四合院报到至8月26日整一个月的时间,培训已经过:理论知识学习、绘制相关视图、数字化技术理论和实践三个阶段。这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知识学习阶段(7月27日~8月5日)

1、7月27日上午开班仪式结束后,国家文物局关强局长的讲座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部分“2019年8月19日敦煌研究院座谈会;2020年9月28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2021年6月25日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2022年5月27日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结合连云港地方实际,可以一一对应。

from clipboard

例如:2019年敦煌和2020年云冈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探讨会结束后,马上开启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我有幸得以参加江苏苏北组的实地调查和测绘,截止2021年3月全部完成,相关报告经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审核通过;2021年完成港城革命类不可移动文物调查和实践,完成3万字的调查报告;2022年6月南京博物院由李民昌副院长带领考古研究所一行6人赴连云港调查新石器和商周遗址,准备联合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进行地域文明的探索。

2、7月27日下午,云冈研究院张焯书记以“东方佛教的第一圣地”为题,给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开篇以“提问”的独特方式,利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五次”对西域的管理为题,将佛教的诞生和东传娓娓道来,逐渐加深同学们对佛教的认知。

from clipboard

例如:何谓“小乘、大乘”以及小、大之间的转变以及“善举”都是通过文献和实例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让人听后意犹未尽,由于是专业第一次开讲,大家听得非常认真。

3、7月28日下午由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彭明浩老师正式开课。彭老师以“石窟寺窟面与窟前遗迹的测绘与记录”为题进行讲授。特别是在他的讲授中提到的“选址”、“斩山”这些是在之前的石窟寺课程中没有详细讲述的知识,彭老师以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给大家详细的讲解,让人有耳目一新的体会。

from clipboard

特别举例:A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包括利用老照片和现状的照片来进行比较,使得同学们都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B龙门石窟的古阳洞,正壁上的门楣,洞窟与洞窟的相互关系,包括并列、挤压、打破、依附需要根据一定的条件来分析,并且结合自己的研究来告诉同学们如何利用崖面的情况来进行分析,以便判断开窟的先后顺序,这是判断石窟早晚的重要标准之一。

4、7月29日上午云冈研究院杭侃院长让同学们按照所坐座位的顺序对云冈20窟大佛进行描述。以此来对大家进行考察,给同学们上了一堂非常有益的石窟寺理论课程。他以云冈典型洞窟为例,让同学们结合云冈的地势和现存的情况,给同学们以随堂提问的方式将大家带入云冈深处。深层次、多角度、全方面给予讲述,并提醒同学们用考古的视野来进行审视;下午结合佛教各种术语为题,对同学们进一步进行讲授,结合佛传故事引经据典,让同学们仿佛进入佛界,以此来培养同学们对石窟和相关佛教知识点的兴趣。

from clipboard

5、7月30日由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何立群老师给同学们以“中国石窟考古中长期规划(2021~2035)”为题,提纲挈领讲授,并以曲阳石刻和邺城造像的风格为例,进行独特视角的讲授。特别是让人不能忘怀的是让我们从学科定位的层面来进行释义;由于时间紧促,何老师在来不及讲授的部分让同学们以浏览PPT的方式结束了他的课程,我觉得这便是对大家最大的鼓励。

6、8月4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崇峰老师开课之前先给全体同学发放一份“北京大学中国石窟寺课程的提纲”,其后结合提纲来进行详细的讲授。通过中国石窟寺所处位置、遗迹、类型和分期研究来进行全面的讲解。上课期间让大家用铅笔勾画草图的独特方式培养大家对石窟绘图的感觉,为下一阶段石窟测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由于时间仓促,三天时间李老师仅讲授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其余未讲授的部分以提供参考书的形式让同学们进行吸收和消化。

第二,绘制相关视图阶段(8月6~15日)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员们绘制视图,云冈研究院特意安排9人的助教团队协助同学们进行草图绘制。按照之前大家提交的问卷情况,全体学员事先进行分组,并且利用抓阄的形式确定每位同学的绘制部分。经过9天的不懈努力,同学们相互配合,精诚团结,发挥各人的特长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大家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了视图和其他文字描述的作业。

from clipboard

这期间,让我非常感动的是杭院长在百忙之中,二次来同学们所在洞窟现场进行慰问和指导。一次是8月9日现场指导同学们测绘;一次是8月13日现场核对同学们绘制的草图,并指出同学们绘制中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包括佛像、菩萨、龛室、饰物绘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把握草图绘制中的一些技巧,并且现场亲自动笔进行实质性的讲解。包括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条件下如何利用手中的铅笔来进行绘制,以及绘制外立面图时应注意的各个环节,我觉得这些技巧会让同学们在下一阶段的实测中受益匪浅。

第三,数字化技术理论和实践阶段(8月16~26日)

这一阶段首先从摄影课开始讲解,授课老师讲解了使用相机的基本技巧并结合现场灯光讲解,来增加同学们对自己相机的熟悉程度,以便达到机人合一的效果;8月16日云冈研究院的李丽红老师简单介绍云冈三维数字化起步的时间,经过的种种历程以及取得的部分收获。较为详细地给同学们讲授了当今全国数字化的情况,结合敦煌、故宫数字化开展的情况对比进行讲述;8月17日云冈研究院的尚美斌老师给同学们讲述数字处理以及三维建模需要注意的各个环节,包括:显示器校准,相片渲染,以及建模时需要注意的各项数据的选择等均配合PPT进行详细的讲解。

from clipboard

由于重建大师这款三维建模软件需要给每个同学授权,自当日19点从第一位同学授权,直到22点30分最后一位同学授权完毕,持续时间长达三个半小时。这期间尚老师在电脑的另一端不厌其烦给同学们授权,发送解析包,让人非常感动。由于第二日就要正式进行三维建模,部分同学由于其他各种原因,授权难以匹配都非常着急,尚老师都一一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每位同学的电脑都能够顺利运行。

之后随着三维扫描(手持)、测绘基础和全站仪实训等一系列课程的开展,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越来越多。同学们由于之前都没有进行过专业训练,实操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的各位老师按照分组的配置,随时对实操的各位学员进行指导,他们以不厌其烦的态度、过硬的专业素养、精湛的业务水平,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按照云冈研究院的统一安排,8月26日上午八个组的组长均以PPT的形式将每位同学的学习成果一一展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参与评判的三位老师都对同学们上交的作业表示满意,并结合实际给同学们提出合理化建议。

自1999年11月入职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已经二十多年。在我的记忆中仅有2010年参与国家级课题《江苏省民俗调查——苏北地区渔民俗项目》自大年二十八至大年初三在外调查,没有陪同家人一起过新年除外,今年有幸参加云冈佛教考古和石窟寺调查研修班即将迎来第二次这样让人难以忘怀的日子——中秋节。

感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感谢云冈研究院,感谢有缘来相会的诸位兄弟姐妹,预祝大家节日快乐!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