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1922-2018),字季庚,北京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在北京大学从事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逾一个甲子,是北京大学考古学科的主要创办人和新中国考古教育体系的开创者,曾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曾获北京大学第三届蔡元培奖、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宿白先生是北京大学考古学科的主要创办人,主持创设完整的中国考古学课程体系,先生主讲的多门核心课程,广为兄弟院校考古专业借鉴,在中国考古学学科的教学与实践方面起到引领作用。他因此被称为文物考古界“永远的老师”。先生指导了多位留学生,曾担任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客座教授,系统讲授中国考古学课程,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常有媒体希望采访他,宿白先生总是婉拒,并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北大教员。”
1952年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开学典礼(宿白先生左起站排第三位)
1993年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成立会上苏秉琦先生、宿白先生和赛克勒夫人
2017年4月,宿白先生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红五楼前与部分教员、同学合影
2000年宿白先生在朗润园旧居与学生谈话
2002年宿白先生与徐苹芳先生在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教室
宿白先生在观台磁州窑发掘现场(照片左侧为秦大树、右侧为齐东方)
宿白先生建立了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学科体系,是开创学科、淹博贯通的一代宗师。他以一己之力,拓展了历史时期考古的多个领域,举凡城市、墓葬、手工业、宗教遗存、古代建筑、中外交流以及版本目录等,先生均有开创或拓展之功,后学得以循径拾阶而入。他出版有《白沙宋墓》、《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藏传佛教寺院考古》、《中国石窟寺研究》、《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宿白未刊讲稿系列等著作,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教授”。
55级历史系合影
宿白先生与云冈石窟的情结始于20世纪40年代,他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曾利用假期游览了云冈石窟,深为“真容巨壮,世法所稀”的云冈石窟造像所吸引。此后,先生在参加整理北大图书馆善本书籍时,发现了2100余字的《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该碑文所述自唐迄金云冈的兴修设置,有极高的史料。建国初,宿白先生作为新中国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的雁北文物考察团的成员,他再次来到云冈考察。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教学与研究生涯中宿白先生一直关注云冈石窟。
1955年宿白先生(前排左五)和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52级同学在云冈实习
56级学生和宿白先生1959年在大同
1988年7~9月,国家文物局在云冈举办“第一届石窟考古培训班”宿白先生安排筹办并教学授课
1993年宿白先生在第3窟前庭考古现场观察遗迹现象
2000年8月宿白先生考察云冈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