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院史馆
云冈院史馆位于云冈景区礼佛大道南侧,毗邻云冈美术馆,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布展面积约290平方米。改建于2016年,2019年7月对外开放。规划设计为发现云冈、认识云冈、保护云冈和创新云冈共四个展区。四个展区共计展出近300幅云冈历史图片,其中很多图片是首次公开面世。展陈内容以时间为脉络,用专题板块、名人字画、实物展出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地展示了云冈石窟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发现云冈
认识云冈
保护云冈
创新云冈
名人翰墨
发现云冈

1.寂寞的寒村

公元五世纪,在佛教东传的时代浪潮中,北魏皇家营造了武州山大石窟寺。然而,从其惊雷般诞生的伊始,云冈石窟即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条漫长的衰落之路,尽管历朝历代都有过修复的善举。到二十世纪初,饱经千年沧桑的云冈呈现出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延绵一公里的石窟群被前代的军堡残垣分隔东西,西部洞窟变为民居、马厩,炊烟漆像,无复庄严;东部洞窟坍塌、颓废,明清崖刻,无复风骚;中部孑然独存的石佛古寺,香客寥寥,早已不再是众善趋鹜的清修胜地。末世的孤寂,浸入行道者的诗句。

from clipboard

2. 博士的发现

1902年6月,日本工学博士伊东忠太等在中国进行考察旅行,无意中踏入石佛寺破败的庙门,博士惊讶地发现这里竟保存着最为壮观的北魏石窟建筑群,其艺术形式直接来源于西方,且与日本的推古式若合符节。随后,他发表的《云冈旅行记》、《支那山西云冈石窟寺》,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注意与兴趣。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E. Chavannes携摄影师来到云冈,不久将其拍摄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古迹照片,著成《北中国考古图录》出版。从此,云冈石窟名声鹊起,开始成为海内外学者和美术家的一大巡礼地。

from clipboard

3.佛像的劫难

然而,与中外研究者一道前来的,还有各色探宝者和为帝国主义列强收罗文物的古玩商,他们诱雇云冈村民、流氓,盗凿佛像、佛头,甚至串通军方,胆大妄为。迄1929年9月,国民政府古物保管委员会派员前往云冈进行调查统计,共损毁、丢失石佛96尊。这些流失海外的云冈造像,目前主要分散在日本、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

from clipboardfrom clipboard

第6窟明窗西壁白马吻足马头被盗前后


认识云冈

1.云冈研究的兴起

云冈石窟的研究,始于金代曹衍《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继以清初朱彝尊《云冈石佛记》。但真正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则是百年之事。最初半个世纪的云冈研究,以日本学者居多,大村西崖、塚本靖、关野贞、常盘大定、小野玄妙等,主要探讨云冈石窟的建筑特征和艺术源流;中国学者则重在解析云冈历史与建筑,介绍邻邦的研究成果。1933年9月,梁思成等中国营造学社同仁考察云冈石窟,对北魏石窟建筑进行了测绘研究。

from clipboard

1933年9月,梁思成等营造学社同仁乘马车赴云冈考察途中

2.日本学者的探索

日本侵华期间1938~1944年,以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为首的京都大学调查队,对云冈石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其摄影、实测、线描、拓片、论文等研究成果,结集为16卷本《云冈石窟》巨著,1951~1956年陆续出版,代表了当时云冈研究的最高水平。水野、长广指出:云冈艺术可分为西方外来与中国传统两个方面,其西方样式具有多元性,是带有浓郁中亚(此指新疆)色彩的凉州风格的再现,明显受到西域石雕、泥塑、壁画等影响,而早期雕刻显示出的是犍陀罗风格、中印度风格和中亚风格。中国传统主要表现在动物雕刻、仿木构建筑等,石窟造像明显存有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

from clipboard

日本京都大学调查队对第20窟大佛进行搭架测量

3.云冈事业的繁荣

1947年,宿白先生在整理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籍时发现《金碑》,并于1956年发表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一文。此后,陆续发表了《云冈石窟分期试论》、《〈金碑〉的发现与研究》、《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等系列文章。从历史学与考古学角度,对云冈历史和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厘清了云冈石窟的历史沿革和分期脉络。2006年,张焯《云冈石窟编年史》问世,成为云冈石窟的第一部通史。其中《〈鹿苑赋〉与云冈石窟》、《徐州高僧与云冈石窟》、《〈金碑〉小议》、《全真道与云冈石窟》、《云冈筑堡与古寺衰微》等论文,解决了历史上的诸多疑问。标志着云冈学走向成熟。

from clipboard

北京大学阎文儒、宿白先生与56级同学在云冈考察合影

4.考古发掘的推动

云冈石窟研究的推进,也得益于五个阶段的考古发掘。1938年和1940年,水野、长广等对第8窟与五华洞(第9~13窟)窟前遗址、昙曜五窟窟前遗址、西部山顶和东部山顶北魏寺庙遗址,以及龙王庙附近辽代寺庙遗址,分别进行了小规模的考古发掘。1972~1974年,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为配合洞窟维修加固工程,对五华洞窟前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1987年,为保护龙王沟西侧石窟,进行了窟前清理发掘。1992~1993年,为配合“八五”保护维修与窟前地面降低硬化工程,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了大规模的窟前遗址(第9~20窟)和第3窟考古发掘。2008~2012年,云冈石窟研究院与省考古所对中西部山顶防水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出两座北魏辽代寺院遗址。大量建筑遗址和零散文物的出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于历代石窟寺院及其生活的认识。

from clipboard

云冈山顶西部出土的北魏佛寺遗址

保护云冈

1、保护意识的觉醒

上世纪20年代村民监守自盗引发全国性的舆论声讨过后,1931年秋,大同县成立云冈石佛寺保管委员会,设警员守护石窟。随后,山西骑兵司令赵承绶的“云冈别墅”也建了起来。1935年,县政府在石窟南二百余米外,开建云冈新村,每户一院,四间石券窑;1939年秋,村民全部搬离石窟。1942年夏,蒙疆政府编制发行“大同云冈保存计划”,尽管当时并无实施的可能。

from clipboard

“大同石佛保存计划”(1942年)

2.建国后重点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云冈的保护工作。成立古迹保养所,清洁环境,植树造林,修缮古迹。1961年3月,国务院首批公布云冈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年代,针对洞窟普遍存在的裂缝、坍塌、石雕剥落风化等严重问题,组织国内专家开展地质勘查、病害调查及保护材料、方法研究,率先在第1、2窟进行试验工程,采用锚杆牵拉、环氧树脂灌浆粘接和传统加固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云冈石窟保护项目被列入国家科委十年规划。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参观云冈,提出了三年修好石窟的目标任务。随后的1974~1976年,国家文物局组织力量对所有濒危洞窟和造像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加固,基本解决了洞窟的稳定性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石窟的原貌。云冈石窟如获新生。三年工程中采用的“围岩裂缝灌浆加固技术”,荣获1978年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

from clipboard

1955年进行的石佛古寺山门、过殿和第5、6、7窟窟檐整修

3.保护的辉煌期

石窟崩塌问题解决之后,石雕的防风化成为主题。90年代前半期的云冈“八五”保护工程,是按照田纪云副总理的指示精神,通过降低硬化窟前地面、修建第7、8窟保护性窟檐和山顶防水排水设施等综合手段治理水害,取得了初步效果;后半期进行的109国道云冈段改线工程,则彻底解决了运煤车辆粉尘污染对石窟环境的危害。同时,云冈石窟研究所与中国文物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德国wacker公司合作开展了诸多科研工作。1997年,《大同市云冈石窟保护管理条例》获得了省人大的批准。200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云冈石窟规划》。2002年,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召开云冈石窟防渗保护工作会议,启动了防水工程。2007年,西部窟群严重渗水问题得到治理。2012~2015年,五华洞危岩加固、彩塑壁画修复、地面雕刻遗址展示、保护性窟檐建设全面完成。云冈石窟保护进入辉煌时期。

from clipboard

“八五”维修保护工程领导组第一次工作会议

创新云冈

1、世界遗产申报成功

世纪之交,云冈石窟再度迎来大发展的机遇,世界遗产申报,五A级旅游景区申报,云冈大景区环境综合治理等。1999年10月,云冈石窟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启动。次年,山门前建筑拆迁与广场建设、云冈峪绿化、十里河云冈段蓄水工程等陆续开展。2001年12月14日,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云冈石窟成为国家首批五A级旅游景区。

from clipboard

2001年12月14日零点30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5届全会一致通过云冈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冈职工深夜欢庆

2、云冈环境综合治理

2008年春,大同市委、市政府决定进行古城改造、新城建设和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三大工程。按照《云冈石窟保护规划》要求,当年完成了云冈旅游道路两侧的建筑拆迁和植树绿化,并在云冈峪口的小站村东开建云佛新村,以安置云冈镇搬迁居民;同时在云冈山后,再次规建了一条长6.8公里的绕行道路,以确保云冈封闭式景区的形成。2009年云冈大景区建设全面展开,拆迁云冈镇、云冈村、张寺窑、竹林寺、校尉屯、麻村、工人村等一镇六村,涉迁居民5170户;新建了游客中心、昙曜广场、礼佛大道、帝后礼佛群雕、灵岩寺、云冈博物馆、演艺中心、食货街、云冈石窟研究院等17处建筑,5万多平方米。同时,十里河云冈段河坝加固蓄水、云冈生态停车场、围墙、道路、绿化,以及旅游专线路面重修。到2010年9月,云冈景区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全部建成,旅游环境焕然一新。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搬迁前的云冈镇云冈村(2009年3月)和 综合治理后气象一新的云冈石窟大景区

3、多元文化发展

随着大景区的形成,云冈石窟研究院工作步入了多元化、全方位发展的快车道。一是响亮地提出了“五A级景区,六A级管理”的口号,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二是不断完善、丰富景区文化设施,云冈博物馆、云冈美术馆、皮影木偶表演院、石兵美术馆、北魏射艺场、云冈艺术创作基地等陆续开张。三是深入开展云冈学研究,组织编辑《云冈石窟雕塑全集》、《云冈窟前遗址发掘考古报告》、《云冈山顶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云冈石窟调查报告》、《云冈石窟分类全集》和《云冈石窟装饰图案全集》等大型著作,目标是改写“云冈在中国,研究在日本”的学术屈辱历史。四是面向文物保护未来,建立云冈石窟监测中心、石质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数字中心、彩塑壁画保护修复中心,馆藏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等,与国内知名院校联合攻关,云冈石窟保护成果丰硕。五是大力发展云冈文化特色产品,201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全国佛教文化与石窟艺术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验收。


from clipboard

2015年4月10日,我院与敦煌研究院联合成立“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工作站”挂牌暨山西省第三期彩塑壁画文物修复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

from clipboard

2016年6月15日,云冈美术馆开馆暨“朝花夕拾——鲁迅的美术世界”展开幕


名人翰墨

自二十世纪初京绥(今京包)铁路开通,前来云冈石窟观瞻的学者、政要和旅游者日众,摄影、绘画、歌咏、报道屡见报端。解放后,因专司机构的设立,逐渐积累了一批珍贵的名人笔墨遗产,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和分享他们当年在云冈佛陀前获得的快乐与灵感。

from clipboard

董必武

from clipboard

郭沫若

相关藏品
查看更多
精彩瞬间